杭州亞運/默默耕耘出的拳擊大豐收 「人和」是關鍵【觀點】

文/彼特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黃金計畫推動海外移地訓練的助力是其一,團隊彼此相互扶持也是關鍵。林郁婷奪金感言中也提到,杭州亞運的5面獎牌,不只選手,團隊每個成員以及提供幫助的每雙手都功不可沒。

( ※文:彼特,現為體育線記者,跑線超過10年,從消失的東亞運到疫情下的東京奧運都在第一線見證。)

拳擊從1954年第二屆馬尼拉亞運就納入競賽,過去17屆台灣拳擊隊合計僅拿了1金1銀3銅,到杭州亞運全面爆發,壓軸登場的林郁婷更打下女子57公斤級金牌,總計本屆共打下1金2銀2銅,終結長達65年的亞運拳擊金牌荒。開創新局面除了政策順利推動,「人和」更是關鍵。

黃金計畫的助力是其一,畢竟沒有經費,想要移地訓練只能自籌甚至自掏腰包;對台灣拳擊來說,移地訓練又是必要的訓練環節,畢竟台灣選手人數有限,更高層級的選手更少,亞運前幾乎每組選手都向外取經,提升訓練強度外,也適應不同型態的選手打法。

以東京奧運「四金釵」為例,黃筱雯、林郁婷、吳詩儀和陳念琴都是黃金計畫選手,亞運前黃筱雯團隊赴美訓練,教練柯文明帶吳詩儀和陳念琴到中國海南,林郁婷赴韓國和烏茲別克超過1個月,男子63.5公斤級的賴主恩也前往烏茲別克移地訓練。

若就成果來看,除了東京奧運奪銅的黃筱雯沒能登上頒獎台,另外4位列入黃金計畫的選手都帶回獎牌。

男子71公斤級銀牌得主甘家葳雖非黃金計畫成員,但從6年前就接受黃筱雯教練劉宗泰指導,被劉宗泰列入團隊一員。亞運前,劉宗泰特別提出申請,讓甘家葳一起赴美訓練,是體育署通過,才有「阿甘」順利的美國行。

原本把亞運視為「最後一戰」,甘家葳最終打下銀牌且取得巴黎奧運資格,他特別感謝教練劉宗泰和學姊黃筱雯給的幫助和激勵,讓他還有繼續追夢的機會。

類似的內容,打下女子60公斤級銅牌和巴黎奧運資格的吳詩儀也提到了。

今年因個人因素才加入柯文明團隊的吳詩儀說,過往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差一點」,但教練柯文明常鼓勵她要有自信,「柯教練和我說,要對自己有信心,我是很好的選手,不會輸人家。」

團隊中充滿正能量的陳念琴也大力相挺,訓練上給予吳詩儀許多鼓勵和建議,讓她建立自信之餘,充滿感激。

「我加入這團隊後,影響都是很正面的,也謝謝他們接納我,所以我也希望為這個團隊盡一份心力,大家都更好。」吳詩儀打下的銅牌,不只是自己,也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

台灣拳擊隊已經在杭州亞運上取得4張巴黎奧運門票,分別是女子57公斤級林郁婷、60公斤級吳詩儀、男子63.5公斤級賴主恩以及男子71公斤級甘家葳。

賴主恩教練羅尚策說,賴主恩的成績對台灣拳擊運動發展是很正面的提升,林郁婷奪金感言中也提到,杭州亞運的5面獎牌,不只選手,團隊每個成員以及提供幫助的每雙手都功不可沒。

台灣拳擊在「四金釵」打出成績後,逐漸被看見,不過就像賴主恩所說:「我們有些輸掉的隊友也很辛苦,不要只把眼光放我們身上,大家都很努力備戰。我們背後走得很辛苦,不要只看著我們成功,可以看到我們背後的努力。」

從2016年里約奧運拿到資格、2020東京奧運爭取門票失利,賴主恩這一段挑戰最高殿堂的過程花了7年之久,若沒有足夠的信念和苦練,就算有再多資源,他也無法堅持走到現在這一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