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無感卻收到警報? 一文了解地震速報

18日晚間9時21分,東北部外海發生芮氏規模6.8地震,震央距離台灣本島超過400公里,各縣市的最大震度僅1級,宜蘭、基隆、新北等縣市的民眾卻接獲國家級警報。民眾表示,疑惑手機震了,卻沒有感受到地震。
國家級警報是什麼?
國家級警報是由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PWS)發出,經電信業者傳送告警訊息至特定範圍內民眾的手機,並發出特殊聲響與震動。自發布機關送出,到通訊設備收到訊息,全程需約4至10秒,且不受網路壅塞影響。
現有的災防告警系統警報分為國家級警報、緊急警報、警訊通知及每月測試用訊息,包含地震速報、大雷雨即時訊息、颱風強風、電力中斷、傳染病等23種災防訊息;地震速報被歸類於國家級警報。
發布地震速報標準?
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當預警系統預估地震規模達5.0以上,且身處預估震度可能達4級以上的縣市,才會收到災防告警系統發送的地震速報。
警報為何能在地震前發出?
根據振動方式,可將地震波分為P波、S波與表面波,P波的傳遞速度較快但威力較小,因此可透過各地的地震站觀測早期P波資料,快速計算出地震規模、位置與深度,在具威脅性的S波到達前發送警訊。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約在地震發生後20秒內,可以完成通報與告警。
為什麼收不到地震速報?
過去常發生明明是有感地震,符合發布標準卻未收到地震警報的狀況,民眾也戲稱自己是「國家級邊緣人」。氣象署解釋,地震警報求快,都是偵測到地震波後,系統以預測震度自動發送,未能人工校正,因此結果可能出現偏差。
此外,發布地震速報當下,手機所處的狀態也可能導致無法接收災防告警訊息,如正在語音通話、正在使用3G網路上網、手機未更新不具接收警訊功能、自行設定關閉接收警訊,以及所在位置無基地台訊號等。
為什麼無感地震卻收到警報?
以昨晚的地震警報為例,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指出,這起地震為「遠震」,已在台灣監測網之外,導致準度下降。
地震中心技正邱俊達也說明,測報系統自動抓取資料後,就會直接判斷是否發布國家級警報,如此一來才能保證地震預警的時效。但台大地質系教授吳逸民說,時間壓縮得愈短,誤報率必定愈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