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在德國設廠,獲得德國政府50億歐元補貼,不過卻引發晶片代工大廠「格羅方德」不滿,揚言向歐盟提出申訴。德國經濟部長表示,英特爾和台積電都獲得政府高額補助,可能會造成當地中小企業面臨更嚴重的人工短缺問題。加上德國工會態度強勢,台積電要如何和工會打交道,避免台積美廠的困境重演,得審慎思考。
為了打造當地半導體生態系,台積電獲得德國政府50億歐元的補助。不過,這也引來同業眼紅,德國當地的知名晶片代工大廠「格羅方德」,揚言要向歐盟提出申訴。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胡博硯表示,「德國政府可能會拿出更佳的方案,來處理申訴問題,對格羅方德來講最佳利益是未來在他們的商業競爭上面,會不會有得到相同的對待,就是跟台積電會有相同的對待。」
儘管獲得德國政府高額補貼,但台積電要在當地設廠,考驗卻不少。因為德國經濟部長表示,政府補助英特爾和台積電,可能使得當地原本就短缺的技術工人問題更嚴重,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或新創企業,影響最大。
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指出,「德國設廠一定是增加工作機會,這個其實對整體德國的就業市場,應該是正面的,但是因為台積電畢竟是大廠,或許在吸引人才的部分更有特色,那麼人才流向大的公司,會造成當地中小企業找不到好的人才。」
以台積電的海外布局來看,德國德勒斯登以車用晶片為主,雖然有資金補貼,卻引起同業不滿。日本熊本廠則是成熟製程晶片,但包含設廠土地、水以及當地交通,都還有待解決。美國亞利桑那廠則遭到當地工會,阻擋台籍員工簽證,量產時間延宕。
專家分析,美日德3個國家,以德國的工會最強悍,但德國工人的職場文化和台日較相似,將有利台積電管理國際人才。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研究顧問柴煥欣分析指出,「德國工會是完完全全地是站在勞工的這一邊,所以如果工會再結合了政黨,然後鎖定了台積電的話,其實這不是台積電單家國際級的公司,所能夠處理跟應付的。」
專家認為當地工會會利用各種不同手段,來為勞工爭取最佳利益,必要時甚至不惜罷工,台積電要如何和工會打交道?加上搶人才勢必成本上揚,都會是棘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