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世界競爭力台灣排第6 經濟表現跌至20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最新公布的2023年世界競爭力排名,在64個受評比國家當中,丹麥獲得第1,台灣排名在全球第6,是2012年以來的最佳成績,也是連續5年進步。除此之外,在超過2000萬人口的經濟體當中,也是連續3年蟬聯世界第1。
台灣世界競爭力排名再成長,IMD公佈2023世界競爭力年報,在64個受評比國家中,台灣排第6名,整體排名連續5年進步,且為2012年以來最佳表現。在人口超過2000萬人的經濟體中,連續3年排名蟬聯世界第1。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表示,「不管是企業要在金融面,或許他所需要投資的資金,或是政府在做公共建設的投資這塊,我們這些都在穩健推展,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有助於整體台灣競爭力的一個表現。」
在四大指標中,政府效能進步了2名,來到世界第6;企業效能則從第6名進步到全球第4;至於基礎建設項目則進步1名,排名第12。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表現一項,因到受全球經濟放緩等因素排名下滑,從去(2022)年的第11名退步到20名。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認為,在全球經濟活動仍有壓力下,第2季充滿挑戰。
徐秀蘭表示,「真正訂單還目前不顯著,不過以我們的看法,應該是第2季、第3季壓力稍微會大一點,第4季應該有機會就會回穩。」
另外在勞動市場部分,也退步8名到第25名。其中,移工及國外高階技術人員等指標處弱勢項目。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分析,「造成為什麼很多外籍人士不願意來台灣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待遇實在太低了,這個部分我覺得可能是企業自己要去解決的問題。在這個資本額跟營業額限制的鬆綁,也就是雇主資格的鬆綁,可能是第2個我們可以去思考的。」
學者認為台灣缺工問題存在已久,儘管政府進一步鬆綁對外國專業人才工作及居留規定,並優化租稅及社會保障等相關權益,但薪資沒有競爭力還是會造成人才排擠效應。
陳祖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