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沙灘車恐破壞生態,主管機關如何規範?【獨立特派員】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近年宜蘭縣南澳南溪盛行沙灘車活動,卻有影響生態的疑慮。今(2023)年5月中旬,中央明定神祕海灘禁行沙灘車,但河川地的沙灘車活動卻無相關規範;5月下旬,中央明列沙灘車活動全面禁止及有條件開放地區,交由地方政府加以管理。沙灘車如何在觀光發展與生態保護間取得平衡?

沙灘車觀光盛行 引發當地居民不滿

南澳鄉是宜蘭縣土地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山地鄉,武塔更是南澳人口最少的村落。流經部落的南澳溪,水中生態十分豐富。溪谷原本環境幽靜,空氣清新,但近年,隨著隆隆引擎聲而來的,是在河川地奔馳的沙灘車。

沙灘車業者陳宥儒是泰雅族人,與父親一起將南澳這片被群山溪水環繞的土地,規劃為露營、戶外活動等區域,帶領遊客走入村落,也創造偏鄉就業機會。陳宥儒表示,很多部落年輕人會來打工,暑假就能請到5、60個年輕人。

沙灘車在花蓮、台東、宜蘭都有業者經營,融合速度與技巧,可以享受動力帶來的刺激,體驗突破地形限制的快感,然而這種以動力機具親近山水的方式,卻成了當地居民生活與工作上的極大困擾。

土生土長的武塔部落居民白建道,他的工寮與耕地位於溪邊,緊鄰沙灘車行經路線。他說:「在這邊休息的話,很吵,沒有辦法睡。」不只是噪音,沙灘車還會揚起灰塵。

業者得知影響居民的日常作息後,改道行駛。陳宥儒解釋,他們以前的路線會騎到一分地,後來因為一分地有一些住戶跟農地,有人反應會有揚塵的問題,所以沙灘車的路線就沒有過去了。

機動性高的沙灘車頗受觀光客歡迎。(圖/獨立特派員)

破壞河川生態 沙灘車無法可管?

2018年神祕海灘發生事故後,宜蘭縣府就先封鎖海灘,並在同年9月公告沙灘車活動注意事項,明定業者需落實安全教育,但注意事項並非法令,沒有罰則。現行的《發展觀光條例》與《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都沒有沙灘車之相關規範。

沙灘車業者陳宥儒坦言,別人會一直把環保的帽子扣在他們身上。「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子,基本上我們又沒有違法。我們要做的時候,你就告訴我們這是違法不能做就好,因為這樣我們就不會去投那麼多東西、那麼多心力在裡面。」

在南澳南溪下游,車輛的輪胎痕跡就印在寬闊平坦的河床上,而河岸淺水處,其實是幼魚通行及棲息之地。

根據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近年的觀察紀錄,南澳溪的魚,種類、數量都很豐富,而當地的原住民認為,是頻繁載客的沙灘車在河川區域活動,才讓魚變少了,甚至傷害生態環境。

然而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劉奇璋指出,魚繁殖產卵的地方可能會受到沙灘車的破壞,但這不是單一的因素。例如還有獵捕的壓力,以及非法捕魚的存在,除此之外,對魚來說比較大的衝擊,是外來種的引入。

自然的溪流水域提供多樣化的流況與流路,河川石頭的堆疊組成,若未經妥善評估、遭人為改變,可能會破壞原本穩定的溪流骨架。台灣河溪網祕書長鄒明軒說明石頭有其重要性,大石頭之間的卡合作用,可以抵擋強勁的水流,達到消能的功能。

除了沙灘車,吉普車及全地形車等,也在河床上行駛,留下痕跡。(圖/獨立特派員)

管理指引草案將上路 沙灘車何去何從?

如果沙灘車不開進河川、不行駛河床,只行經河川地,可行嗎?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劉奇璋認為,不進到水裡,但在水邊把芒草叢變成平地,其實也會干擾到去利用那些芒草的野生動物,跟其他生態系的運作。

河川地上看似無用的野草,可能是野生動物棲息的環境,由水、砂石、大小生物組成的溪流,有其運作規律與節奏。保留棲地的多樣性,才能容納不同環境耐受度的生物。但數年來,地方政府苦於法令模糊,無法管轄,近期終於有所突破。

今年5月中旬,交通部擬出《沙灘車管理指引草案》,在「導禁兼施」的原則下,針對六大場域,明列沙灘車全面禁止以及有條件開放區域,交由地方政府加以管理。

宜蘭縣政府工商旅遊處副處長池騰聯表示,「導禁兼施」並不是說全面都不行,國家風景特定區、山坡地、海岸地區是「原則禁止」,但可以「有條件開放」。如果業者有辦法找到適當場所,其實可以繼續經營。

真正友善、共好的觀光產業,需要主管機關的明確規範,將業者營業行為納入管理,消費者更應以永續觀光為出發點,減少人類活動需求對生態系產生的壓力。

(※鄭淑文 劉建邦/採訪報導)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