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淨灘也可能造成破壞 環團籲小燕鷗繁殖季應避免

小燕鷗親鳥與雛鳥。(圖/取自海保署)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6月是小燕鷗繁殖的高峰期,桃園及宜蘭皆曾出現因如沙灘車輛及淨灘等人為活動,導致小燕鷗繁殖區被破壞。荒野保護協會呼籲,淨灘時應避開水鳥繁殖期,以防不慎踩到鳥蛋或干擾其育雛。

小燕鷗為二級保育保育鳥類,每年4月至8月會飛來台灣繁殖,在宜蘭、桃園等地居有分布。根據桃園市野鳥協會2022年小燕鷗繁殖監測調查計畫,雜草叢生、遊蕩犬出沒、沙灘上的淨灘及車輛進入等皆可能干擾小燕鷗繁殖。

小燕鷗會群聚在開闊的海邊沙礫地築巢,6月為繁殖高峰期。小燕鷗生態調查負責人陳介鵬今年在蘭陽溪口繁殖區發現,有行車胎痕只離鳥蛋約40公分,差一點就可能殺害數隻小生命。台灣偏鄉生態物種保育護育協會也指出,若小燕鷗在沙灘的繁殖區被頻繁闖入,恐會驚擾小燕鷗孵蛋,影響孵化率。

除了小燕鷗外,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等水鳥也會在繁殖期停留於台灣各地河口。荒野保護協會呼籲,南部3到5月、北部4至6月應避免將車輛駛入沙灘及辦理淨灘活動,以免干擾水鳥育雛或輾壓鳥蛋。

東方環頸鴴鳥蛋在繁殖期間,因人為干擾破裂。(圖/取自荒野保護協會)

沙灘是水鳥良好的棲地,遼闊的視野可讓牠們避免被天敵襲擊,進而安心育雛。以新北八里挖子尾的東方環頸鴴來說,親鳥通常會找尋適合位置築巢配對,直接在沙地上直接下蛋育雛,為了確保蛋在夏天的烈日下烤熟,牠們會來回水邊,用羽毛沾水幫蛋降溫。

若有人或動物過於靠近,親鳥為了讓鳥蛋及雛鳥遠離威脅,常會以擬傷行為試圖引開入侵者,會使親鳥須經常離巢,恐造成繁殖失敗。而巢位多位於隱密處,鳥蛋及雛鳥亦具有良好的保護色,因此很有可能淨灘時,無意間造成破壞。

為加強讓水鳥來台後安心繁殖,荒野保護協會連續3年在淡水河口設置「水鳥護生圍籬」,期盼發揮提醒功能。

荒野保護協會觀察建議,在水鳥繁殖季節進行親水活動時,應避免將車輛駛入沙灘,並且應留心腳步。如須進行淨灘,建議轉移至岩岸地形,或改採淨溪及淨山活動。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