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泰國成功復育亞洲王鷲 盼瀕危物種未來順利野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泰國的呵叻動物園,日前成功孵化出亞洲第一隻人工飼養的「亞洲王鷲雛鳥」;因為近30年來,被人類狩獵和都市開發,導致亞洲王鷲成為極度瀕危物種。負責照顧牠的保育員,還特地模仿亞洲王鷲的樣貌,好讓未來能順利野放。

雛鳥敲破蛋殼,從裡面探出頭來,一隻亞洲王鷲即將破殼而出;泰國東北部的呵叻動物園,從2005年開始繁育亞洲王鷲,歷經18年,今(2023)年3月終於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這隻雛鳥是全球第二隻,也是亞洲第一隻人工孵化的雛鳥。

泰國動物園組織秘書長斯罕亞姆表示,「科學家現在知道如何為王鷲營造生存環境和氣氛,一旦我們有第一隻新生王鷲,就會有第2、3、4隻,依此類推。當牠們有足夠數量,我們就會將牠們野放。」

亞洲王鷲雛鳥還不會飛,好奇地啃著前方的樹枝,負責照顧的保育人員透過牆上的小洞,不定時觀察牠的狀況;保育人員在餵食前,還會特地穿上黑色的連帽上衣,套著紅色手套,打扮成亞洲王鷲的樣子,目的就是確保雛鳥不會過度依賴人類,讓牠保有野外生存的能力。

亞洲王鷲保育人員潘班雅指出,「第一次睜開眼睛時,鳥類會將眼前看到的物體,視為牠們的父母或同類。為了避免牠印記人類形象,有必要用材料將我自己偽裝成一隻鳥,好讓牠認為父母就是長這樣。」

由於人類狩獵和都市開發,亞洲王鷲從1992年起就被認為在野外滅絕,2021年被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呵叻動物園從2005年就試圖繁育亞洲王鷲,一直到今年3月才總算成功,未來希望能將亞洲王鷲野放,讓牠們重回自然界。

呵叻府動物園長肯辛赫提及,「我們希望看到亞洲王鷲再次飛翔在泰國的天空,讓我們成功的關鍵是,加強聯合國世界遺產的會卡肯野生生物保護區裡頭的生態系統,這裡曾經是最多亞洲王鷲的家園。」

去年2月一對亞洲王鷲,從動物園被野放到烏隆他尼府的懷卡康野生動物保護區,希望可以自然繁殖,增加這個地區的王鷲數量,好讓這個極度瀕危物種能獲得延續。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