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疫情延遲癌症篩檢 大腸癌延半年死亡率增22%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新冠肺炎期間,不敢篩檢、延遲就醫的癌症病人慢慢浮現。醫師觀察發現,半年前或一年前就有症狀的民眾,拖到現在才願意踏入醫院大門,包括大腸癌或是乳癌病人,診斷時都有比較嚴重的現象。以大腸癌延遲篩檢半年來說,晚期風險提高25%、死亡率提高22%,預計明(2024)、後年癌症登記報告就會看到數據。

疫情期間,不少民眾即使有症狀,也不敢到醫院就醫或篩檢。但因為這樣而延誤就醫的癌症病人,逐漸開始浮現。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邱瀚模表示,「心臟科的同仁也說這個冠狀動脈狹窄、阻塞的程度都非常嚴重,心導管非常難做。那這些種種都告訴我們,事實上很多慢性疾病,大概都有被延遲的狀況。」

醫師指出,大腸癌延遲篩檢半年,晚期風險提高25%、死亡率提高22%;篩檢陽性後超過半年做大腸鏡,得到進行性大腸癌風險也增加兩倍。預估這些延遲篩檢可能罹癌的病人,到了明、後年癌症登記報告就會看到數據。

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政府也在擔心新冠肺炎2、3年期間,可能會反映在未來的5年。看到這個癌症的增加同時,晚期的癌症可能被發現的比例也會提高。」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從我的門診的經驗看起來,大概有1成到1成5的婦女都出來篩檢,那就比以前過去多了很多。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那因為早期篩檢他的癒後很好。」

近期也有醫師發現,許多醫師門診爆量,內視鏡要做到晚上6、7時才結束。

而根據國健署統計,今年1到3月,四癌篩檢包含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共篩檢130萬人次,高於去年同期的122萬人次,顯示篩檢量逐漸回升。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