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飼料成本增白豬價漲 豬農籲推廣黑豬分散漲價風險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白豬佔台灣豬肉市場約9成,但近期因為飼料漲價,連帶拉高毛豬整體均價。而反觀多以廚餘為食的本土黑豬,價格較不受飼料成本影響,業者就呼籲政府,讓黑豬做為糧食安全緩衝,分散風險。
煎熟的黑豬肉片起鍋舖在白飯上,加點芝麻跟小黃瓜,一碗焦香四溢的燒肉飯就完成了。
台灣黑豬因產量少,且育成時間是白豬2倍,近期均價落在每公斤85到90元,過去均價也往往比白豬高一些,但最近卻少見地被白豬超車了。
內埔黑豬養殖業者曾仁德就表示,「白豬肉的價格波動以往都是比較大的,大漲大跌啦,因為我們台灣的飼養成本,都是受到國際原料的波動,只要是我們進口的原料成本增加的話,那就要反映在售價上面。」
攤商熟練地切著豬肉,白豬佔豬肉市場約9成,但近期因應國際黃豆、小麥等飼料原料成本提高而漲價,連帶拉高整體均價。
上周毛豬每公斤在百元上下,本週一起逐日下降,13日來到88.95元,但跌幅有限;而本土黑豬多以廚餘為食,價格較不受影響。
購買黑豬肉的顧客表示,「黑豬肉的肉質跟白豬肉還是不一樣。」
餐飲業者李小姐也表示,「很多客人來這邊吃料理,他就是看到我們是黑豬肉,然後他就很有興趣地,就趕快進來嘗試看看。」
黑豬肉因肉質細嫩且脆,近幾年培養出不少忠實顧客。
業者表示,過去民眾較有疑慮的廚餘養豬,配合農委會蒸煮場政策加強防疫後,黑豬反而因能消化廚餘,成為循環經濟的一環。
在飼料成本墊高的情況下,若政府能推廣重視,也能成為糧食安全緩衝、分散風險。
黃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