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紐約餐盤博物館 千件收藏各具故事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美國紐約博物館林立,但一家看似普通的家用餐廚博物館雖然迷你,但收藏卻相當特別。兩層樓的餐盤用品總共好幾千件,有的歷史超過一個世紀,每一個餐盤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故事,見證紐約人的城市記憶。

推開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堆疊整齊的餐盤,這家看似普通的家用餐廚店,其實大有來頭,1樓加2樓的餐具總共有好幾千件。有的歷史悠久,甚至超過一世紀。每一個餐盤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故事,見證大蘋果的小角落,也有著難以遺忘的人文風華。

紐約餐具博物館創辦人蓋恩斯提及,「咖啡送來後,你還會有配對的奶精與糖罐。」

和1樓的大賣場相比,挑高的2樓小房間只有十四分之一大小,這裡的餐盤都是非賣品,因為每一件都是歷史的寶藏,原本是蓋恩斯的私人收藏品。

除了老飯店和經典餐廳的餐具,還有太空總署和波音公司的馬克杯。看著2001年爆發破產醜聞的安隆能源紀念盤,蓋恩斯也打趣說道,「這個盤子永遠都洗不乾淨。」

說起36年前發現這些餐盤的過往,蓋恩斯難掩興奮。

蓋恩斯提及,「這些真是我們挖出來,36年前從紐約市包厘區看到這些餐盤時,它們已經廢棄在原地75年了。」

蓋恩斯說,當時該地區是商用餐盤的供應地,要開業的餐廳業主都會來這裡採購做工精緻又獨具特色的餐具。物換星移,歇業的餐廳留下的餐盤成了垃圾,但在蓋恩斯眼裡,這些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珍藏品。

蓋恩斯走過一家又一家的餐廳和餐盤製造廠,回收或收購舊餐具,隔年索性開了間店,擺放這些她鍾愛的歷史餐盤。她還寫書述說這些餐盤的故事,配上精美的繪圖,與店面風格相互輝映。

一場疫情將民眾封鎖在家防疫,連帶打趴許多餐廳,也意外地增加了蓋恩斯的收藏量。疫情讓人心惶惶,她念頭一轉,開始將顧客帶上2樓導覽,透過她的解說每一件珍藏餐具的故事更活靈活現。

蓋恩斯說明,「一對外出度假的夫妻說這比大都會博物館還棒,比看自由女神像還要好,這是他們此行最棒的行程。」

在寸土寸金的紐約,網路購物發達的時代,餐盤博物館的存在是個異數。對蓋恩斯而言,這些餐盤背後有著製造者、廚師、服務生、顧客和洗碗工人的使用過的痕跡,積累的是紐約人的城市記憶,是這家博物館存在的目的。

蓋恩斯表示,「我覺得很榮幸,我們是紐約的一小部分,我很幸運被最美麗的事物所環抱。」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