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引簡體字氣球殘體 國防部:料敵從寬進一步研究
中國偵察氣球近期才導致美中關係緊張,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16日卻發現空中有不明物體飄落,在靶場拾獲有簡體字的氣球殘體。球體直徑約1公尺,儀器盒上有簡體字標示「太原無線電一廠有限公司」、「GTS13型數字探空儀」及「氣象儀器」,陸軍初步研判是氣象探測儀器;國防部長邱國正17日回應,目前看似氣象氣球,會料敵從寬進一步研究。
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這個氣象的氣球,但我覺得我們料敵從寬,我不這樣就認為,所以我派一組人去做這個研究,會把它細部了解以後再做一個結論。」
中國氣球若比照無人機擾台,是否符合第一擊定義?邱國正否認,指出是應對的處置;據了解,這家太原無線電一廠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額約1500萬人民幣,主要就是負責生產氣象儀器等裝備,國軍這次拾獲的「GTS13型數字探空儀」,去年北京冬季奧運,就有使用同款儀器協助氣象探測。至於馬祖電纜斷線,邱國正直言屬於國安危機。
國防部長邱國正說道,「對外保持通聯如果斷了,當然是一個很危險的一件事情,但我剛剛講了,國軍在這方面都有一個附設作為。」
但國防部這回沒有公布氣球殘體照片惹議,被質疑大事化小,民眾黨立委邱臣遠指出,國防部應在國安情報隱密性原則下,適度對外說明,但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認為是海漂垃圾,不用提升到國安層級。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提及,「兩岸還是需要多溝通,怎麼樣讓這些他們飄過來的垃圾,我們要費這麼多力氣去清除,再回去給他們。我想這個氣球應該沒有牽扯到,所謂相關的國安的這個議題。」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指出,「因為即使是民用的這個氣象氣球,它也通常具有這個軍民兩用的用途,因為這個大氣資料,很清楚地可以作為導彈或者是,火砲射擊的一個校正的一個資料。」
學者分析,這顆中國氣球體積較小,沒有安裝馬達,應是誤飄過來,但從俄烏戰爭可見俄軍使用偵察氣球搭配無人機進行情蒐,國軍必須防範新型態的戰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