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美國加州的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大樓內,這個相當於大型SUV的物體,就是NISAR衛星的核心本體,工作人員正忙著進行系統的整合與測試。而在大樓的另一邊,高掛著印度與美國的國旗,在簡單的儀式過後,NISAR衛星即將在往印度班加羅爾的衛星中心,預計2月底左右升空。
美國的地球觀測衛星群,在軌道上都已經有20年左右。包括1999年的泰拉,2002年的阿卡,以及2004年的光環衛星。由於服役期間相當長,NASA積極更新這批衛星,並找來太空研發急起直追的印度來合作。
NISAR的前兩個字母,代表著美印兩國的太空研究機構,後3個字母全名為合成孔徑雷達,已經廣泛運用在地球遙測和軍事上。例如美軍最新的P-8A巡邏機,就運用這種模式搜尋海面的小型目標。
歐洲太空總署ESA的哥白尼計畫系列遙測衛星,打頭陣的哨兵1號AB兩枚衛星,用的也是合成孔徑雷達。但2014年升空的哨兵1號,使用頻率較高的C波段,而即將升空的NISAR,分別使用頻率較低、常用於長程防空雷達的L波段,以及氣象雷達常用的S波段。
NISAR收集到雷達數據後,經過處理,可以獲得即時、高解析度很高的3D立體影像。
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主任蘿莉雷辛指出,「它能讓我們以3D看到地球的生態體系,以及冷凍地帶、地貌的空前的細節,並獲得前所未見的精密測量數據。」
更重要的是,這些資料不只是放在研究室裡,而能提供農漁民等各行各業實際使用。
NISAR專案計畫室副主任蘇珊歐文提及,「雷達資料可用以因應水災事件,由於雷達可以穿透雲層,因此我們得以知道水患的位置,即使暴風雨還在停留在當地。」
NASA助理署長芭芙雅拉爾說道,「NISAR的資料不僅可協助美國與印度,也有助於全球各地社區,因為我們會讓所有人取用,用來準備因應自然或人為的災害,以及災後的重建工作。」
若2024年的發射順利,後續還會有其他類似功能的衛星待命升空,以逐步取代老舊的3枚現役遙測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