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官元旦上路 法界憂心模擬簡化難反映現實

國民法官法將在明(2023)年元旦上路,素人將和職業法官「合審合判」,各地方法院過去2年,積極模擬演練,但有律師坦言,模擬程序過於簡化,擔心無法反映真實情形,廢死聯盟表示,先前在模擬涉及死刑的案件時,事前的調查程序也不完備。

過去2年,模擬法庭演練如火如荼展開,再過8天,國民法官新制就要施行,將來在審判席上不僅有職業法官,素人也將一起參與重大刑事案件審判,但事前準備工作,都完備了嗎?

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副理事長陳奕廷指出,模擬的時間只有短短2年而已,在這2年期間,有太多的情況是完全沒有模擬過的,遇到突發狀況時,該怎麼樣去妥善地做安排,這其實都沒有在模擬的範圍當中。

儘管模擬法庭,已經舉行近百場,但曾經實際參與的律師認為,礙於時間壓力,演練程序過於簡化,就怕跟真實情況有落差,甚至素人面對有法律專業的職業法官時,難免被影響,引發了權威效應,相關問題一一浮現。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法務主任林慈偉表示,台灣在過去的模擬,根本沒有一件做過所謂量刑前社會調查,但這是一個近幾年,台灣在辦理死刑案件絕對要做的調查,不然的話,它的結果就是會被上級審撤銷。

民間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也表示,「2023年1月1日實施之後,運作到底能不能像模擬法庭那樣,法官都很客觀中立,都很親切說明都很用心,我們不知道。」

過去多次模擬,廢死團體也發現,涉及死刑案件,事前調查程序不完備,在這種情境下仍舊直接量刑,也引起擔憂,而民間團體共同成立相關聯盟,將持續監督新制上路後的相關成果,期盼司法改革,可以真正落實。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