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八卦山大佛整修即將完工 可望重現風采

楊旻峰 彭煥羣/彰化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彰化的八卦山大佛,整修工程進入收尾階段,近期拆除圍籬,讓大佛露臉。結果有民眾發現,顏色和印象中的不太一樣,呈現黑紅色的光澤。縣府與宗教團體表示,大佛是長年的風吹日曬才變得暗沉,這次上漆可重現當年的風華與光彩。

聞名全台的彰化八卦山大佛,整修工程來到尾聲,最近開始撤除鷹架和圍籬,大佛終於露臉,吸引許多人駐足拍照,不過民眾都反映,大佛的顏色變得不太一樣。

遊客林小姐說:「以前是深咖啡嘛,現在顏色比較淡,像巧克力顏色啊。」遊客沈先生說:「我覺得顏色會比較鮮豔,然後整體美觀會比較大眾化一點。」

1961年落成的八卦山大佛,曾有東亞第一大佛美名,200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但因為長年風吹日曬,外觀掉漆,內部還嚴重漏水,縣府向文化部爭取3100萬元,今年3月啟動修復工程,包括大佛的氣窗和蓮花座施作防水,以及表面重新上漆。對比先前大佛的顏色,呈現暗沉黑色的色澤,整修完的大佛則顯得較為明亮的黑紅色。

彰化縣文化局表示,採用的色調是文資審議委員與宗教團體討論過後的決議。彰化縣文化局長張雀芬表示,「考量以後修復完成之後,會逐年因為氧化關係,顏色還是會逐年變暗等等考量,所以大家共同來擇定,希望大佛是一個煥然一新的感覺,所以色澤的部分是比較偏亮的。」

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董事長張世良表示,「大佛從民國50年竣工以來,它的色系沒有變,都是古銅色的色系,只是因為包括太陽、雨曬各方面的影響,所以你們看有時候會比較黑一點。」

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說明,大佛竣工以來都是採用這個顏色,只是隨著氧化逐漸變得暗沉,民眾的記憶才會出現落差。整修工程預計明年1月完工驗收,適逢彰化建縣300年,民眾就能近距離看到煥然一新的大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