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出養欲尋原生家庭 2個案籲各界協助

衛福部2015年委託兒福聯盟設置「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到目前為止,200多件申請案已協助78名被收養人與原生家庭重聚。但部分個案因線索不足仍在努力查找。今(5)日下午,又有2名出養到國外的個案現身說法,希望透過大家協助,能有機會和原生家庭連繫或見面。

尋親個案許宏達說道,「我記得我生母就在那條街上,但不知為何我就是不記得她的長相。」即便童年記憶相當微弱,29歲的許宏達仍記得5歲出養到美國前,在桃園被一位老先生照顧以及生母的片段。

許宏達表示,「我想找你(媽媽)不是因為我生氣,就是很單純的我想見你,我想知道你是怎樣的人。」

不生氣也沒怨恨,許宏達想讓媽媽知道已經原諒她,自己已在台灣教英文,生活的一切都想和媽媽分享。24歲的蔡竹飛,第6度來台尋親,2歲被出養到荷蘭的他,多年來總問,親生母親是誰。

尋親個案蔡竹飛說道,「我希望我可以了解生母她過得好不好,也許她有時也會想起我。」

前慈濟大學社工學系主任賴月蜜指出,其實現在被收養人只要到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申請尋親就會建立DNA,但仍欠缺原生家庭的DNA資料。

賴月蜜表示,「所以我們更需要有一些,他曾經可能他們家裡面的人,有人被出養或是他就是孩子的原生父母,我們需要另外一邊的DNA的資料才可以去做比對。」

賴月蜜指出,其實更早期,不少出養到國外的個案是被販賣,他們多半不會說中文,對台灣全無印象,政府應比照韓國跨部會合作,提供個案協助。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