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地化 哈薩克聖母像展現游牧民族風情

徐家仁/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以穆斯林占絕大多數的中亞國家哈薩克,天主教堂的聖母畫像跟全球教堂大不同,從臉型到服飾,全都是傳統遊牧民族的模樣,並由哈薩克的大主教取名為歐亞草原之母。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9月中旬訪問哈薩克,特地來到首都阿斯塔納的這座教堂,來降福剛完成的這個聖母瑪利亞的畫像。鏡頭上可以明顯看出,瑪利亞和懷中還是嬰兒模樣的耶穌,乃至於旁邊的天使畫像,臉型、服飾都跟全球絕大多數教堂的不同。

基督宗教起源於中東,而在歐洲發揚光大。因此凡是有聖母像與耶穌像的教堂,臉型多數都是歐洲白種人的樣貌。但隨著傳教士走片世界各地,為了深入當地人心,這些聖像的臉型出現了多樣的風貌。有的穿著農民服裝的亞洲人,還有的穿著非洲長袍的非裔黑人。

也因此,當本身不是基督徒的哈薩克畫家卡西莫夫接到繪製聖母像的委託時,就希望這幅作品能充分展現哈薩克傳統遊牧民族的風情。卡西莫夫表示,「這是套頭式的長衣是已婚婦女專用。從頭套到腰身整個遮起來,已婚婦女都這樣穿。本來應該連頭髮都整個蓋住,但我自作主張把這邊畫得開放一點。這是小男嬰穿的衣服,是一出生就穿在身上的,這件衣服他一輩子都要留著。」

自從前蘇聯解體,哈薩克恢復獨立主權之後,遜尼派伊斯蘭就成為當地的主流宗教。目前全國大大小小的清真寺約2900座,相形之下基督徒不僅人數少很多,教堂數量也占極小的比例。例如哈薩克全國天主教的教堂僅僅53座,是3大基督宗教裡最少的。特別是德裔移民在前蘇聯解體後大量返回德國,天主教徒人數也大幅減少。目前人數在25萬人左右,占全國總人口百分之1.67。

不過卡西莫夫指出,包容不同的文化與宗教,也是哈薩克的傳統價值。卡西莫夫說道,「這個世界是整體的,一切的愛恨情仇等情緒,也是所有人的共同點。」

卡西莫夫也說,他很想看看這幅命名為歐亞草原之母,帶有游牧民族風情的聖母畫像,在哈薩克與全球天主教徒眼中,與多數歐洲白人形象的聖母像相比,會有怎樣不同的感覺和評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