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日前發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預估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學者表示,近來通膨壓力愈來愈大,若以退休後餘命20年推估,所需金額至少1092萬才夠用。而且未來還潛藏三大風險,包括勞保破產危機、健保財務收支短絀、長照2.0資源不足等問題,若40歲以前若沒積極存養老退休金,退休後生活將捉襟見肘。
民眾說:「現在賺的錢,憑良心講消費那麼高啊,(存退休金)根本就不夠啊!」退休後財務自由生活根本不敢多想,因為生活開銷大,每個月領的薪水維持家計都不夠用,所剩不多,更何況是存起來當養老金。
不過,也有人提早規劃,30歲前就靠存錢、投資提高收入,為未來退休做打算。
民眾說:「27歲左右之前就開始說,要有一些不同的資產配置,(收入)維持一個15%到25%之間預留。」
退休後生活到底需準備多少錢?國內本土保險業者調查,以退休後餘命20年計算,日常開銷最低需要552萬,醫療費最低準備288萬,另外以平均需要照護7.3年時間計算,長照費用也要準備約252萬,加上通膨風險等因素,合計至少要準備1092萬才夠用。
退休基金學會副理事長黃泓智指出,「通貨膨脹用1.5%,跟沒有考慮通貨膨脹的時候,用的標準是每個月要有5萬塊的實質所得,(通膨風險)低估的錢有多少?一千一百萬。」
學者還點出未來潛藏三大風險,包括勞保破產危機,預估117年累積餘額轉為負值,以及健保財務收支短絀,109年收支短絀已高達676億,還有長照2.0資源不足等問題。光靠政府社會保險,恐難安穩退休。
政治大學商學院金融學系教授楊曉文分析,「有47%的人認為(勞保)退休金在破產前不會進行改革,(認為)不會進行改革,他就會輕忽未來這個退休金財源不夠的問題。」
學者建議,投入退休花費準備除了自提勞保以外,晚年必須要有定存、商業保險。但年輕時可規劃投資風險較低基金或債券,愈早準備愈好,因為複利威力大,能承受風險也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