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鷗花蓮繁殖棲地疑遭入侵 沙洲現輪胎痕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每年5月來自澳洲北部的小燕鷗,會飛越數千公里來到台灣東部河口繁殖下一代,但野鳥學會卻發現,在立霧溪、花蓮溪沙洲上不少車輪印,嚴重干擾小燕鷗繁殖棲地。
被列為國家級濕地的花蓮溪出海口,明明已經設置告示牌、拉起警戒線,但還是遭入侵,沙洲上可以看見許多輪胎痕跡,入侵者可能不知道,自己所經之處親鳥就會不願意回巢,雛鳥跟蛋的下場令人惋惜。
花蓮野鳥學會理事長劉國棟指出,「30多度曬在沙灘上,加上旁邊砂石的增溫作用,4、50度我看跑不掉,那個溫度小鳥一定曬死,蛋也會曬壞。」
另外在北端立霧溪出海口,沙灘車正蓬勃發展,但業者表示,自己並不會進入河口灘地,應該是其他四輪傳動車輛。農場業者賴先生說,「其實在這地區很多包括我們在地人,有時候釣魚什麼,常常會來這地區,這部分我們也會協助來勸導。」
小燕鷗來自澳洲北部,每年5月飛行4、5千公里來到台灣東部溪流出海口沙洲上繁殖下一代,如果再不保護未來小燕鷗,可能會在此消失,呼籲政府相關部門保護。
花蓮縣農業副處長張仁智表示,如果有騷擾跟虐待獵捕的行為,會觸及《野生動物保育法》的規範,處以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野鳥學會的監測,今年小燕鷗花蓮溪共有336巢、立霧溪109巢,數量全台最多,呼籲民眾就2個月時間給小燕鷗一個安靜的棲息空間,牠們5月來台,7月就會返回澳洲,大家應互不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