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密貨幣賣壓持續,全球市值最大的加密貨幣比特幣,在18日更一度跌破1.8萬美元大關,創下18個月以來的新低點。外媒指出,這與各國央行升息、投資者避險以及加密貨幣、借貸平台凍結交易及裁員等有關。短短7個月以來,加密貨幣市場已經蒸發大約2.1兆美元。
近期加密貨幣賣壓持續,全世界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貨幣比特幣,在18日更一度暴跌13.7%,創下2020年12月以來新低點。
阿里郎主播說:「在韓國時間周六,它(比特幣)跌至17700美元,就跟股票市場一樣,至少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央行正在升息,對於一些投資人來說,1.8萬或1.9萬美元是一個重要基準,因為那大概是2017年末,比特幣達到的史上最高值。」
另外,市值排名第2的以太幣走勢也出現大跌,18日跌破1000美元大關,創下去年1月以來新低價。
綜合外電報導,近來美國聯準會等各國央行持續升息,加重經濟衰退隱憂,讓許多投資者開始從風險較高的加密貨幣撤回資金。
而在13日,擁有170萬用戶的加密貨幣借貸平台巨頭Celsius,暫時凍結用戶的提款與轉帳,令外界擔心,這代表Celsius的還款能力出問題,再加上許多加密貨幣借貸平台近來公佈裁員計畫,更進一步導致投資人的拋售。
今年以來,比特幣的市值已掉了60%,以太幣也跌了74%,現在加密貨幣的總市值約只有9000億美元,遠低於去年11月的3兆美元,等於短短7個月,加密貨幣市場蒸發掉了約2.1兆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