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拉荷馬醫院槍擊4死 連假72小時內逾40起槍擊案

聖方濟各醫院發生槍擊案後,有民眾坐在路邊等待家屬撤離事發大樓。(圖/美聯社)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1日發生槍擊案,一棟醫療中心大樓遭一名男子闖入,並擊斃4名無辜民眾,該名槍手也在隨機射殺後自盡。這起案件繼水牛城槍擊案、南加州教會槍擊案及羅布小學槍擊案後,又再度引起各界關注,民眾也紛紛走上街頭,為目前懸而未決的限槍政策進行倡議。

上週才發生震驚全美的德州羅布小學槍擊案,造成19名學童與2名教師身亡,美國時間1日在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杜爾沙市(Tulsa)的醫療中心再發生一起槍擊案,共有4人遭嫌犯擊斃,槍手也在犯案後飲彈自盡。

根據「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Bureau of Alcohol, Tobacco, Firearms and Explosives )定義,大規模槍擊案為在兇手以外至少有4人遭擊斃的案件,依據這項定義,奧克拉荷馬槍擊案為今年以來第233起案件。

4名死者含醫療人員及病患

在全美槍擊案件頻傳的緊張氛圍下,奧克拉荷馬槍擊案無疑再度激起各界對於槍枝管制的爭議。

根據《路透社》報導,警方在接獲電話3分鐘後就抵達杜爾沙市的聖方濟各醫院(St. Francis Hospital)校區,並隨著槍聲一路追蹤到校區內那塔麗大樓(Natalie Building)的2樓,並在幾分鐘內與受害者及嫌疑犯聯繫。

目前警方認定奧克拉荷馬槍擊案凶嫌為一名35至40歲的男性,手持來福槍與手槍闖入醫療中心,兇嫌的犯案動機目前仍在調查中。

塔爾薩警方在槍擊案後於臉書上發聲明指出,他們目前正在建築物中搜索可疑物品,還有潛在的受害者以及傷者,警長穆倫伯格(Richard Meulenberg )說,現場的景象「慘絕人寰」。

在上週的羅布小學槍擊案後,各界對於美國警方的執法行動與效率產生質疑,因德州警方承認在接獲兇嫌進入校園後1小時,他們才採取行動;本次槍擊案後,記者也詢問奧克拉荷馬警方是否有加強相關訓練,警方回應,「我想大家都還對羅布小學的槍擊案記憶猶新。」

(圖/美聯社)

全美充滿槍擊案的連假

當人們還未走出羅布小學槍擊案的陰影,美國過去7天又發生了無數起令人心驚膽顫的槍擊案件,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在加州、亞利桑那州、田納西州等地區,都發生了大規模槍擊案件。

《ABC》報導則指出,在羅布小學槍擊案後,美國各地在為期3日的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假期就發生了超過40起槍擊案件,造成至少40人身亡,其中有16名為孩童。

像是本週一在​​北費城(North Philadelphia)就有數名槍手在天普大學鄰近地區掃射,造成一死一重傷。同一日,在費城里士滿港(Port Richmond)有槍手開了至少40槍,造成一名16歲及一名21歲女性身亡。

費城市長肯尼(Jim Kenney)沈痛指出,「暴力行為應該即刻停止⋯⋯人們正失去他們愛的人,他們的家人、朋友,年輕人的潛能與未來也因此戛然而止。」

槍擊案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昨日在白宮簡報呼籲,美國民眾是時候該表態,是否要對槍枝做出近一步的管制。

不過,上週五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才舉行年度會議,力挺民眾擁槍的前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更在年會上指出「槍枝不是問題」,並認為美國社會應該要聚焦民眾的心理健康。

在保守派極力呼籲民眾在這樣的時期更應該擁槍自衛,美國的限槍政策是否能往前,目前仍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近期不斷攀升的槍擊案數據,以及在難以預測的暴力行為下,喪失的無數生命,已為美國社會帶來巨大的震盪。

美國學生走上街頭倡議槍枝管制政策。(圖/美聯社)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