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婚修法3週年民調 接受「小孩是同志」比例升至59%
曹晏郡 王德心/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2019年5月同婚專法通過,同性伴侶才真正享有結婚權益,過去這三年,彩虹平權大平台持續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支持同志收養、人工生殖的比例都有提高,而且接受小孩是同志的比例,也從第一年調查的49%提高到59%,顯示整體社會對於同志權益的看法逐漸友善。
走上彩色紅毯,和伴侶約定攜手共度一生,台灣在2019年5月讓同性婚姻合法化,現在過了3年,整體社會對於同志的看法,也逐漸發生改變。民調顯示,過去這三年,整體社會對於同志權益還有同婚議題變得更加友善。
以同性配偶收養小孩的議題來看,支持度比起2020年增加一成,跨國同婚支持度則稍微下滑,至於女同志配偶使用人工生殖,或是男同志找代理孕母的接受度,都比過去還要高。
彩虹平權大平台副執行長鄧筑媛認為,「緩慢,但是今年的前進好像更為大一點。」研究員朱一宸表示,「親疏遠近的上面會有一點差別,所以孩子(是同志)的這個部分,確實是比較困難一點,但是我們有提到,它跟第一年相比,已經成長了。」
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Ciwang Teyra指出,「在同婚通過之後,確實對同志議題相對友善,不過對同志家庭的這個觀點上,好像還是有些不確定。我們對於這個同志家庭的想像,好像在這個社會裡面
,可能更需要討論。」
調查也顯示,如果是看到路上有兩人親吻,無論是一男一女、兩男或兩女接吻的接受度,都比去年還要高。在2020年調查,對於自己小孩是同志的接受度不到五成,現在已經將近六成。整體來看,社會上對於身邊的人是同志的接受度,呈現逐步增加趨勢。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說,「收養的部分,乃至於未來的跨國同婚等等,我覺得都是非常樂觀。」民進黨立委范雲認為,「法制政策帶頭前進的時候,其實整個社會,它進步的速度會非常快。」
在同婚修法通過滿三週年,民間團體和立委指出,現行同志權益中,還有收養配偶的非親生子女等議題需要改革,未來也將會進一步推動修性別相關的反歧視法,讓民眾都能享有平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