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129+6死》接種後死亡案例部分解剖結果出爐,居家快篩購買前應注意核准字號

李宜芳 / 整理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130例COVID-19確定病例,包括本土個案129例及境外移入增1例,另新增確診死亡6例。

新增個案仍以新北市54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35例,其餘包括基隆市9例、桃園市7例、屏東縣及高雄市各6例、苗栗縣及新竹縣各5例,以及南投縣2例。解除隔離比例微幅增加至七成(71.7%)。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在4月20日之後累積的1萬3185例確診者,其中有2444位為重症,比例是18.5%,和先前高峰時的20%相比,有些許下降;而60歲以上的確診個案中,有35.8%為重症,和高峰時差不多。

 

北農「市場專案精進」作為 釐清地方疫調責任歸屬

指揮官陳時中並進一步說明因應北農群聚感染的「市場專案精進」作為:6月24日起,未持有陰性檢驗證明者不得入場;中央會協同地方成立一個共同聯絡的平台,進行跨縣市風險對象的匡列和疫調,原則上,確診個案由居住地所在縣市進行疫調和接觸者匡列,而職場接觸者匡列,由職場所在之縣市進行;

另外,北農內也落實市場動線分流、人員降載,而市場專案結束後,將持續設置篩檢站三週。

 

 

購買居家快篩試劑前 注意標示、說明

民眾已能在藥妝店及藥局買到居家快篩試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醒,購買前要注意產品名稱或包裝有無「家用」、「防疫專案核准製造第幾號」、「防疫專案核准輸入第X號」等字樣,若不確定是否為食藥署核准產品,可上食藥署網站查詢。

另外,使用前應詳讀使用說明,若居家隔離者或居家檢疫者,依照說明採檢後判斷為陽性,應立即連絡當地衛生局或撥1922,並將快篩器材和試劑以塑膠袋密封,帶至社區採檢院驗所;若非居家隔離或檢疫者,應盡速前往鄰近的採檢驗所,做進一步檢驗,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若檢驗結果為陰性,則繼續做自我健康監測,採檢後的試劑和採檢棒以塑膠袋密封後丟棄。
 

 

接種後死亡案例解剖 尚未發現死因與疫苗相關

目前國內疫苗覆蓋率為7.43%,6月23日新增34件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事件,死者年齡介於52到96歲之間,其中有29人是75歲以上長者。莊人祥特別提到,有一位具慢性病史史、50幾歲的護理之家住民,在施打疫苗兩天後因發燒、呼吸喘而送醫,三天後因肺炎併呼吸衰竭和敗血性休克,在接種後第五天死亡,其死亡原因目前偏向是因後續的肺炎感染,待解剖後再進行了解。

指揮中心針對接種後死亡案例進行解剖、調查死因累計有26件,其中有23件是跟慢性病相關、1件為吸入食物窒息、2件是頸椎骨折,尚未發現與疫苗相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