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公園開放 台北史前活教材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北市籌備多年的芝山文化生態園區,也趕在今年最後一天,正式對外開放,園區內架設了多條生態步道、還將陸軍彈藥庫改建成芝山岩史前文化展示館,展示珍貴的史前文物遺址
開園的第一天,這座新整修的文化生態公園,立刻吸引大批的人潮。佔地四公頃的台北市芝山岩,不但是台灣第一個發現的史前遺址,也是唯一一處、同時有七個文化層的地方,而盎然的綠意,更深藏著多樣的生態資源。利用廢棄的陸軍彈藥庫、改建成的文化展示館裡,一件件珍貴的史前文物,全都出土於腳下的這片土地。
整片芝山岩地底下依舊留有豐富的文物遺址,為了怕史前文化遭到破壞,園區內的步道全以架空的方式設置。五年前、中研院考古隊在公園內,挖出兩具距今2500年的史前遺骸,更是讓公園成了台灣史前歷史的活教材。不過,開園的第一天在園區內走了一圈後,當年協助讓這些文物出土的學者卻認為,園區的規劃,讓觀眾看不到這些遺址和文物背後的故事。
從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到漳州人的移入、再到國民政府時代,在芝山岩這座小山上,幾乎可以看到整個台北盆地的歷史,學者認為,園區未來應該增加不同形式的軟體解說,讓入園的民眾,可以清楚想像到台北人的祖先們,當時的生活情境。
公視新聞蘇玲瑤、張秉豐採訪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