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山上還有很多地區都有像這樣整片樹林,台中市政府委託學術團隊調查,發現有42種樹木在大肚山的森林中很少出現,必須優先列為復育對象,市府也將在大肚山劃定森林生態園區,做為天然林復育場所。
台中市建設局副總工程司張以欣指出,「目前在大肚上山最多的是相思樹林以及大蜀草,那為了要復育我們原來大肚山上面的天然林,所以才會有進行這個計畫。」
建設局表示,調查發現大肚山共有69種樹種,約6成樹種快要在大肚山消失,不過大肚山面積約250多公頃,其中193公頃是文山工業區用地,目前都市計畫尚未解編,因此,天然林復育計畫將先在公有地,找出約30處做為實驗區,預計用5年時間來復育,但護樹團體認為,應該先降低人為開發。
護樹聯盟執行長林裕翔表示,「它原本的生態應該就很好了,不是說這幾年把它開發了,比如說中科二期啊 什麼的,你這些工程都動了之後,然後你才要再去弄一個所謂的生態園區來保護它,我們是覺得這有點本末倒置。」
台灣山林復育協會理事長蔡智豪表示,「這件事情它絕對不會是在這一任市長他能做完,那這件事情是全台中市市民的事情,如果可以看待像其他國家的大型森林公園在都會區裡面,它都是百年以上的。」
蔡智豪表示,也在大肚山上的都會公園,當初未依照當地生態規劃,是失敗的例子,市府不能重蹈覆轍,他也認為,5年不可能完成復育,森林的復育都應該以百年來看,市府若有心進行復育,就應有長期規劃,而且也要讓全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