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缺乏美學教育 民間發起改造計畫

台灣有一群人共同發起美學改造計畫。認為只要翻轉教科書設計,就能翻轉一個世代的美學價值觀。

美感教科書計畫發起人陳慕天認為:「美感對教育有沒有幫助,有絕對的幫助。」

觀察到台灣的美學教育付之闕如,陳慕天跟朋友從2013年開始,發起教科書改造計畫,請來業界知名的設計師操刀,重新設計教科書,免費發書給學生與老師,今年已經邁入第三季。
 
陳慕天表示:「其實課本是影響孩子最深的一件事情,就他每天都看課本,只要做好一本設計,就可以讓全台灣可能數十萬的小朋友使用。」

重新設計後的國二上公民與社會,有仿照選舉格式的選舉公告單,以及選票格式,每一單元都有兩頁漫畫劇情,例如討論投票與不投票的重要性,簡單且幽默的對白設計,讓討論重點一目了然,而這本自然與生活科技,以大量的科學繪圖,取代常見的實體照片,兼具精確科學與美感設計,至於學生使用初體驗,有什麼想法呢?

有港坪國小學生表示:「我覺得他玫瑰花畫得很漂亮。」「這個能撕起來,而且還有不同的觸感(可以摸),特別是它這裡還有收納袋。」、「覺得這摸起來很有趣,很像真的樹的感覺。」

美感教育不只在教科書,還延伸到學校的硬體環境,計畫第一年改造了九間學校,例如將辦桌式的餐廳,以白色系的視覺重新妝點,讓孩子如同在一般餐廳用餐。還有髒亂堆積在走廊上,垃圾分類以及打掃用具,用模組化的櫃子隱藏垃圾以及收納掃具。當環境明亮且井然有序時,美感自然顯現,但是像這樣的美學設計,往往被殺價文化以及效率導向的結構給犧牲掉。

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艾淑婷指出:「在過去,學校在處理環境的方法是缺一項補一項,破一個洞補一個洞,然後能夠最便宜的採購方式就來提供給環境。」

美在感性上讓人心情愉悅,在理性上促發學習動機,從教育開始為學生植入美學DNA,讓台灣不再成為美學文盲的國家。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