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 10年前目標大多未達成
黃韻玲 / 整理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聯合國最新報告「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揭露10前年全球150國協議的保育目標,包括要保護的熱帶雨林及珊瑚礁棲地,現在仍面臨生存困境。
亞馬遜雨林是全球最大、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近年來火災頻傳、人為濫墾;印尼非法伐木,紅毛猩猩及棲地被破壞;氣候變遷加上人類過度開發自然資源,全球各地生態惡化,物種面臨生存威脅。10年前,全球150個國家在日本愛知縣簽訂公約,設立20項目標以保育、防止已知瀕危物種滅絕,如今這些目標大部分都沒有達成。
法國南巴黎大學生態學教授里德利表示,「最失望的其中一個是,例如森林砍伐,尤其熱帶雨林的砍伐,2010年我們認為設定了合理目標,並且可以達成,如今沒做到。」
這是聯合國15號發表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最新報告。科學家指出,儘管結果不盡理想,卻能讓各國檢視並改進,例如雖然沒有達到目標「減少50%的森林砍伐」,但過去十年,比上一個十年,確實減少了1/3。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副執行秘書大衛庫柏表示,「全球漁業有1/3過度捕撈,比之前情況還糟糕。但若視察不同地區,會見到世界上有一半的魚類資源,在管理上獲得改善。」
法國南巴黎大學生態學教授里德利表示,「海洋受保護區域從3%擴展至7%,還有17%的陸生植物受到保護。」
另一方面,在俄羅斯北極地區,首度發現冰河時期滅絕的洞熊完整遺體,由於長年冰封,內臟器官、牙齒甚至鼻子都完整,有望取得DNA,為物種研究帶來重大突破。近年來,氣候變遷使永凍土融化,有越來越多冰河時期的物種被發現。
亞馬遜雨林是全球最大、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近年來火災頻傳、人為濫墾;印尼非法伐木,紅毛猩猩及棲地被破壞;氣候變遷加上人類過度開發自然資源,全球各地生態惡化,物種面臨生存威脅。10年前,全球150個國家在日本愛知縣簽訂公約,設立20項目標以保育、防止已知瀕危物種滅絕,如今這些目標大部分都沒有達成。
法國南巴黎大學生態學教授里德利表示,「最失望的其中一個是,例如森林砍伐,尤其熱帶雨林的砍伐,2010年我們認為設定了合理目標,並且可以達成,如今沒做到。」
這是聯合國15號發表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最新報告。科學家指出,儘管結果不盡理想,卻能讓各國檢視並改進,例如雖然沒有達到目標「減少50%的森林砍伐」,但過去十年,比上一個十年,確實減少了1/3。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副執行秘書大衛庫柏表示,「全球漁業有1/3過度捕撈,比之前情況還糟糕。但若視察不同地區,會見到世界上有一半的魚類資源,在管理上獲得改善。」
法國南巴黎大學生態學教授里德利表示,「海洋受保護區域從3%擴展至7%,還有17%的陸生植物受到保護。」
另一方面,在俄羅斯北極地區,首度發現冰河時期滅絕的洞熊完整遺體,由於長年冰封,內臟器官、牙齒甚至鼻子都完整,有望取得DNA,為物種研究帶來重大突破。近年來,氣候變遷使永凍土融化,有越來越多冰河時期的物種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