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類差額醫材改用「極端值」管理 超過得調降
吳雅瑜 陳立峰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健保署原訂定八大類差額醫材收費天花板,引發醫界反彈後改由醫學會訂定極端值為上限。日前健保署正式公告,從9月1日起改採醫療院所收費極端值管理,未來醫院必須要遵守極端值上限,也不排除研擬條款,對未配合調整的醫院進行懲處。
健保署今年6月公告,將對8類共352項自付差額醫材訂定收費上限,並在8月1日上路。引發醫界反彈後,改由醫學會訂定極端值為上限,日前健保署正式公告,從9月1日起改採醫療院所收費極端值管理。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各公協會也都達成共識,認為說的確應該要有一些極端值的管理,我們就根據學會所訂定的極端值,8月24號的時候發文給超過極端值的醫療院所,希望檢視他們的收費標準。」
健保署表示,未來醫療院所將以「收費百分位」的概念,也就是同樣醫材在所有醫療院的收費從低到高排到100,假設第60家為百分位,超過就是極端值。目前包括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生物組織心臟瓣膜、淺股動脈狹窄塗藥裝置、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調節器等7大類醫材,都改以院所費用極端值來做管理。至於冠狀動脈塗藥支架,則因功能分類,需要新增代碼,得等共擬會討論後,才能盡快定出極端值。
醫改會副執行長林雅惠表示,「健保署應盡速的說明不公開相關極端值訂定這樣收費標準的一個原因,如果它的百分比過低的情況下,會不會也會形成另一種天花板的這樣的一個限制。」
醫改會認為,醫療器材不斷推陳出新,政府除了用極端值來做管理外,未來也應該採用滾動式檢討來審視這樣的機制是否需要調整,極端值訂定的相關資訊也該公開透明,才能充分保障民眾知與選擇的權利。

健保署今年6月公告,將對8類共352項自付差額醫材訂定收費上限,並在8月1日上路。引發醫界反彈後,改由醫學會訂定極端值為上限,日前健保署正式公告,從9月1日起改採醫療院所收費極端值管理。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各公協會也都達成共識,認為說的確應該要有一些極端值的管理,我們就根據學會所訂定的極端值,8月24號的時候發文給超過極端值的醫療院所,希望檢視他們的收費標準。」
健保署表示,未來醫療院所將以「收費百分位」的概念,也就是同樣醫材在所有醫療院的收費從低到高排到100,假設第60家為百分位,超過就是極端值。目前包括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生物組織心臟瓣膜、淺股動脈狹窄塗藥裝置、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調節器等7大類醫材,都改以院所費用極端值來做管理。至於冠狀動脈塗藥支架,則因功能分類,需要新增代碼,得等共擬會討論後,才能盡快定出極端值。
醫改會副執行長林雅惠表示,「健保署應盡速的說明不公開相關極端值訂定這樣收費標準的一個原因,如果它的百分比過低的情況下,會不會也會形成另一種天花板的這樣的一個限制。」
醫改會認為,醫療器材不斷推陳出新,政府除了用極端值來做管理外,未來也應該採用滾動式檢討來審視這樣的機制是否需要調整,極端值訂定的相關資訊也該公開透明,才能充分保障民眾知與選擇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