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國際影音平台案 學者籲增公視預算提高品質
黃怡菁 郭俊麟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公視董事會昨天通過成立國際影音平台案,但「大外宣」爭議仍持續,有董事認為程序有瑕疵。有學者主張先把國內的影視品質做出來,才有機會將台灣的文化,輸出到國外
公視27日舉行臨時董事會,討論是否應該接受文化部委託成立國際影音平台,平台的前導計畫預算為4500萬元,動用到行政院第二預備金,儘管會議氣氛火爆,不過臨時會,還是以11比4表決通過。反對的董事認為,公視必須和政府有一臂之遙,依照現行公視法的規定,並沒有授權公視進行「國際傳播」,加上國際影音平台後續還有四年58億元的計畫,董事認為他們也被蒙在鼓裡。
公視27日舉行臨時董事會,討論是否應該接受文化部委託成立國際影音平台,平台的前導計畫預算為4500萬元,動用到行政院第二預備金,儘管會議氣氛火爆,不過臨時會,還是以11比4表決通過。反對的董事認為,公視必須和政府有一臂之遙,依照現行公視法的規定,並沒有授權公視進行「國際傳播」,加上國際影音平台後續還有四年58億元的計畫,董事認為他們也被蒙在鼓裡。
身為公視董事,同時也是輔大大傳所的副教授陳順孝說:「所以等於是說這麼重大的計畫沒有讓董事會知道,總經理還說這件事是發生在6月18日跟7月16日之間,可是事實上5月20幾就已經開始進行,6月18之前就已經向文化部送案。」
公視的角色適不適做國際傳播?有學者主張,公視應該先壯大規模、做出高品質的影視作品,再來談國際傳播,比較不會被質疑是本末倒置。舉例來說,日本NHK、英國BBC每年各有2000億元預算,但公視每年固定經費只有9億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妨藉由這次爭議向文化部積極爭取應有的經費,做出好的影視作品,觸角自然就會往海外延伸。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馮建三表示:「我們認為(每年)60億、100億元都還算少,其他國家來講,英國BBC本來國內的觀眾就服務的不錯,所以他對國外觀眾服務算是延伸,所以利用這個機會檢討就是說,我們整個電視經費夠不夠,你給他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不是你給的預算達不到,這些東西都要一併檢討比較好。」
學者也舉例,中共刻意作的大外宣,效果不佳,反倒是網路串流世代,有創意的內容更能打動人心,學者強調,台灣不見得也要「大外宣」,因為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的累積,需要細水長流。
公視的角色適不適做國際傳播?有學者主張,公視應該先壯大規模、做出高品質的影視作品,再來談國際傳播,比較不會被質疑是本末倒置。舉例來說,日本NHK、英國BBC每年各有2000億元預算,但公視每年固定經費只有9億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妨藉由這次爭議向文化部積極爭取應有的經費,做出好的影視作品,觸角自然就會往海外延伸。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馮建三表示:「我們認為(每年)60億、100億元都還算少,其他國家來講,英國BBC本來國內的觀眾就服務的不錯,所以他對國外觀眾服務算是延伸,所以利用這個機會檢討就是說,我們整個電視經費夠不夠,你給他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不是你給的預算達不到,這些東西都要一併檢討比較好。」
學者也舉例,中共刻意作的大外宣,效果不佳,反倒是網路串流世代,有創意的內容更能打動人心,學者強調,台灣不見得也要「大外宣」,因為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的累積,需要細水長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