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沙灘金屬物見簡體字 疑中國火箭殘骸
陳冠勳 謝政霖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宜蘭壯圍的沙灘上,16號出現一個不明金屬錐狀物,上頭還有手寫的簡體字,經運安會調查,判斷不排除是中國的「火箭殘骸」。軍事專家認為,也不該排除「飛彈殘骸」的可能性,不過從殘骸外觀來看,它在海上至少有2年之久。
沙灘上倒著一個半圓形金屬物,外殼有明顯焦黑痕跡,內部則呈現一格一格的蜂窩狀結構,上頭更發現有手寫的「簡體」字跡。經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分析後,19號指出,不排除是中國發射的測試用「火箭殘骸」。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主委楊宏智表示,「它可能是火箭的一個殘骸,機會比較高,上面寫的中文簡體字,跟我們在台灣習慣用的繁體字完全不一樣,所以很明確看得到應該是對岸的物體。」
運安會表示,疑似中國的「火箭殘骸」,長約2.4公尺,16號出現在宜蘭壯圍的沙灘上,殘骸結構屬於材質較輕的複合材料,不同於民航機外觀的鋁合金或鈦合金,並且也沒有生產序號,因此排除金屬物為航空器,推斷是中國試射火箭後,殘骸經海上飄流,來到台灣。
沙灘上倒著一個半圓形金屬物,外殼有明顯焦黑痕跡,內部則呈現一格一格的蜂窩狀結構,上頭更發現有手寫的「簡體」字跡。經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分析後,19號指出,不排除是中國發射的測試用「火箭殘骸」。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主委楊宏智表示,「它可能是火箭的一個殘骸,機會比較高,上面寫的中文簡體字,跟我們在台灣習慣用的繁體字完全不一樣,所以很明確看得到應該是對岸的物體。」
運安會表示,疑似中國的「火箭殘骸」,長約2.4公尺,16號出現在宜蘭壯圍的沙灘上,殘骸結構屬於材質較輕的複合材料,不同於民航機外觀的鋁合金或鈦合金,並且也沒有生產序號,因此排除金屬物為航空器,推斷是中國試射火箭後,殘骸經海上飄流,來到台灣。
而軍事專家則認為,以外殼來分析,也不能排除「飛彈殘骸」的可能。
軍事專家施孝瑋表示,「在發射的時候,彈道飛彈跟運載火箭在角度上會有一些小小的差異性。但如果是中長程的那種彈道飛彈,它本身也還是垂直向上發射的,扣掉裝載的部分,其實彈道飛彈跟運載火箭是相同的東西。」
此外,施孝瑋也推測,殘骸是中國兩年多前由海南島發射,在上升過程掉入菲律賓海,經過海流的沖刷,才來到台灣,和對岸近期所做的軍事行為關聯性並不大。
軍事專家施孝瑋表示,「在發射的時候,彈道飛彈跟運載火箭在角度上會有一些小小的差異性。但如果是中長程的那種彈道飛彈,它本身也還是垂直向上發射的,扣掉裝載的部分,其實彈道飛彈跟運載火箭是相同的東西。」
此外,施孝瑋也推測,殘骸是中國兩年多前由海南島發射,在上升過程掉入菲律賓海,經過海流的沖刷,才來到台灣,和對岸近期所做的軍事行為關聯性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