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鯨豚集體擱淺頻傳 10天內已15隻死亡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4月25號高雄發生第一起小虎鯨集體擱淺後,之後又陸續在桃園、嘉義傳出鯨豚擱淺情況。海保署統計,截至共有15隻死亡,解剖其中死亡的鯨豚後,發現有胃潰瘍情況,還找到塑膠袋。而今天上午,高雄港又出現六隻迷航小虎鯨,所幸從活動狀況看起來相當不錯。

小虎鯨在海面上露出背鰭悠遊在高雄港區內,讓人又驚又喜,可以感受到牠們的活動力相當強,鏡頭差點捕捉不到牠們的身影,但這是大型商船進出的碼頭,不利小虎鯨生存。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文說:「由於這邊在港的非常裡面,照我們以往的經驗,這邊的水有汙染,然後基本上牠也沒有食物。」

小虎鯨是上午九點多突然出現在高雄港100號碼頭,相關學者專家獲報後,立刻趕赴現場,但可惜引導出港失敗,只能再做商討。而這已經不是第一起小虎鯨迷航,4月25號高雄紅毛港附近就有小虎鯨集體擱淺,陸續在桃園、嘉義也都傳出鯨豚擱淺情況,共有15隻死亡,一隻游回大海,還有一隻在鯨豚保育中心照護。而5月1日桃園這隻糙齒海豚活體擱淺,後送到基隆市八斗子照護站,兩天後不幸死亡,解剖後,體內發現塑膠袋。

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表示,「牠最主要是因為肺部的感染,肺部的細菌急性感染,造成包括了脾臟、肝臟都有腫脹的情況。」海保署指出,台灣人每年使用152億個塑膠袋,平均每人每年使用600多個,當中只要有1%不慎遺落海洋,就有1億5千個塑膠袋可能造成鯨豚海龜等各種海洋生物誤食,為了環境永續發展還是少用塑膠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