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聽語障溝通服務方案 增加聽打服務

聽語障民眾對週遭各種聲音訊息僅能片斷吸收,現行制度雖有提供手語翻譯服務,但並非所有聽語障民眾都習慣使用手語溝通,因此,北市府現在針對以文字為主要溝通管道的民眾設立聽打服務,讓聽語障者更能掌握環境中的聲音訊息。

沒有字幕的演唱會現場,透過聽打員一段段即時字幕的呈現,讓也在現場參與的聽語障者,能藉由文字的描述感受聲音的振幅和頻率,這是台北市社會局為聽語障朋友設立的聽打服務,讓所有的聽語障者能掌握環境中的聲音訊息。

聽障人協會聽打督導解健彬說:「在表演的兩側旁邊都即時有文字,你想像一下,如果你在聽相聲的時候,旁邊上了文字對你來說,是不是更容易知道演員在講什麼?手語的部分是打過去就過去了,所以他有時候沒辦法再去複習。」

協會表示,聽語障民眾受限聽力,對週遭各種聲音訊息僅能片斷吸收,現行制度雖有提供手語翻譯服務,但並非所有聽語障民眾都習慣使用手語溝通,而且聲音訊息也不只有口語,也包含音樂、聲音的振幅和音頻,聽打員須將這些非語言訊息呈現在字幕上,除了是服務上的一大挑戰,更包含了當下專業判斷,以及全心投入的心情,讓冰冷的鍵盤和文字,多注入了一份暖意。

聽語障者謝素分說:「多元的選擇有多元的,比較不會侷限在一個範圍內。」

聽打員謝昌韋表示:「我覺得同步聽打,它除了設計給聽障的朋友之外、老人或者是沒辦法即時接受到資訊的,或者可以說讓我們的資訊,可以接受的更便利的一個管道。」

北市府社會局表示,臺北市聽語障溝通服務方案從105年啟動,除了提供手語翻譯,現在也針對以文字為主要溝通管道的民眾設立聽打服務,讓聽語障民眾除了一般常見的洽公、就醫之外,也能接觸各式各樣的講座、記者會、座談會等,除了促進聽語障者能參與社會,也保障資訊平權。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