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冤案、促司改 江元慶獲吳三連文學獎

促成台灣司法革命的專欄作家江元慶,深入追訪和調查司法冤案十多年,他的報導文學作品真實紀錄臺灣司法誤判的案件,今年吳三連獎文學獎也頒給他。

一疊又一疊的起訴書、判決書、偵查筆錄等重要官方文件,是他費時費力蒐集整理,揭開冤案的重要依據,他是江元慶,用報導文學推動司法改革的專欄作家,2008年作品《 流浪法庭30年》,以報導文學形式細說「第一銀行押匯弊案」三位被司法審判耽誤三十年青春的真實事件,促成臺灣催生速審法。

江元慶說:「當我在開始追這個案子的時候,那是第一百位法官的出現,我就從那時候開始每次開庭我就去旁聽,再去問流浪法庭的這3位老人家,我去追他們家庭裡面歷經這件官司的痛苦、折磨。」

跟著被告家屬進出法院、深入追訪、查證,調查故事真相,江元慶透過文筆描繪司法洪流裡真實的場景、道出冤獄者和被告家人的沉重與無力感,十五年的書寫期間,他清楚看見司法體制的不足與缺失,他說出,持續調查與書寫的初衷。江元慶表示:「我寫書不是為了什麼,我只是為了要改變,不改變的話,我不知道哪一天、哪一個案子、哪一個人他誤闖了司法叢林之後,換他在流浪法庭30年。」

江元慶表示孕育他完成「流浪法庭30年」的前身,其實是在政大傳播學院唸在職專班所寫的「司法無邊」畢業創作,政大新聞系陳百齡教授說他的文筆不純然是寫作,他有更大的企圖:「理未易明、事未易察,所有的冤案裡面其實都包括了一些不為人知,或者是難以讓人體察的一些東西,有時候連法官都看不出來,或者是一般人看不出來,但是他往往能夠從那裡面去找出那裡面的一些關鍵。」

江元慶致力推動司法改革的過程,猶如進入一場與司法洪流的孤獨之旅,一個人流浪在官方文書與被告者家屬中,他深切感受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江元慶認為:「所以我始終覺得判決書的淺顯化,絕對不是一個很簡單能夠解決的問題。」

獲得第41屆吳三連文學獎,今年56歲的江元慶說他會繼續書寫,因為他深信唯有將這些被司法耽誤的人的故事記錄下來,才能讓更多人認識司法,促成司法改變。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