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甄超額、指考分發比例低 大學考招引反彈

今年大學學測,有部分大學校系,出現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的甄試人數超額,引發不少討論。教育部今天指出,各系在109學年的各種管道招生比例,必須以貼近學校同一管道的平均比例,改善審核原則。

為了小孩的將來,家長和教育團體曾上街頭陳情,希望教育部等單位,能檢討大學考招制度「同分增額」等狀況。今年大學學測,首次實施學科五選四,有些校系出現第二階段甄試人數超額,還有指考分發名額比例低於10%的現象,引發反彈。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說明,「每一個系的一個,各個管道名額分配,要貼近你那個管道的全校平均。(舉例)全校平均是40%,你各別系的考試分發名額,要貼近這個40%的平均,就會落在30%跟50%(之間),各個管道都會有個比較平衡的發展。」

教育部指出,一所學校的各學系,在各種招生管道中的名額,不應該落差太大。109學年將引導學系,將招生比例,貼近學校的平均值、進行審核。而109學年的核定名額總表,10月底前就會上網公告。以清大材料系為例,108學年個人申請名額66個、考試分發10個,109年,調整為個人申請60個、考試分發21個。
 
1572264154m.jpg

清華大學材料系主任張守一表示,「配合教育部的政策,指考也是有相當多優秀的學生,我們名額會做一些調整。第一階段,他只有六個志願可以選擇,他們重榜的機會就很大,那所以我們也是想說,多留一點機會給這些指考的孩子們。」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認為,「申請入學,它主要是希望能夠看到,這個學測考不出來的能力,過程或者是它的條件上面,有很多是可以有一些空間,可以來操作的。(名額調整)方向是對的,但是這個幅度,還是沒有辦法,完全免除入學制度不均衡發展的憂慮。」

對於名額調整,國教盟指出方向是對的,但還可以再提升。除此之外,國教盟也再度提及,如果學測級分能夠再增加,或是一階篩選後,超額過多,可以改採用原始分數篩選的話,那會更有幫助。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