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擴大使用人面辨識 學生借冊.簽到靠這項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面部辨識的應用範圍是愈來愈闊,臺灣真濟學校也開始使用,毋過人權團體質疑,學校面部辨識,等於是全校的老師學生攏予人監控。教育部回應,會想辦法來研究相關的規範。
人臉辨識正夯,台灣校園也搭上熱潮,像是清華大學奈微所,就開發出AI教學輔助系統,可透過臉部辨識技術,自動紀錄學生的出缺勤狀況,甚至學生有沒有專心上課,都能辨識。技術看似先進、便利,卻讓部份分學生和人權團體相當反感。
==台灣學生聯合會秘書長 黃彥誠==
學生往往都是
被排除在這些討論之外的
先不論學生是否能說不
學生甚至連知道有(人臉辨識推行)
這個討論的機會都沒有
==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 翁國彥==
我要引入人臉辨識系統
他應該要首先舉證說
比如說我在圖書館門禁管制上面
我人力困窘
或者是我今天在校門口
我就是請不到保全
如果沒有辦法舉證
這個比例原則問題
我認為他用人臉辨識資訊系統
去進行管制 這是比例明顯失衡
人權團體指出,台灣近兩年來,至少有超過10件校園使用人臉辨識的案例,包含借書、課堂簽到、建築門禁等等,但如果生物特徵資料外洩,誰該負責?呼籲教育部,應制定明確的規範管理。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科長 裴善成==
(教育)部對於校園安全的管理
確實沒有一定要用人臉辨識來達成
他也只是一種手段
所以本部從來都沒有去叫所有學校
去推動這個措施
會認真研議相當措施(管理)
出門不用帶現金,只要把臉對準鏡頭,就能完成付款。中國已經將人臉辨識技術,應用到行動支付上,甚至社會信用評分制度,引發監控疑慮。去年北市教育局也一度打算在北一女等四間學校推行人臉辨識,後來引發爭議、喊卡。人權團體要求教育部,必須嚴正面對此議題,甚至直接禁止校園使用。
記者 黃怡菁 邱福財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