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董監事難產 鄭麗君指門檻過高須檢討

上週公視進行董監事審查,最後只有7位董事通過。甚至有立委對名單有意見,文化部長鄭麗君今天上電台節目的時澄清,名單依公視法推薦有專業背景的公正人士。文化部長也強調,現行要通過的標準、制度要做檢討。

上週公視舉辦第七屆董監事會審查會議,21位董監事候選人名單歷經兩輪投票,最後只有7位董事通過。審查過程炮火隆隆,被前立委吳育昇質疑是「史上最弱」,重批是鄭友友名單。

19號文化部長鄭麗君上廣播節目澄清,推薦名單依照公視法,推薦傳播、族群、藝文等社會專業人士。鄭麗君說:「貼上鄭友友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做法,其實我必須誠實說,裡面很多候選人是我生平第一次打電話給他,所以我不完全認識。」

公視董監事審查會議依照公視法,由立法院各黨團推出的審查委員來審查,民進黨9席、國民黨4席、親民黨與時代力量各1席。要有四分之三以上委員審查同意才能通過。鄭麗君指出,其中有十位候選人獲得11票,達半數以上、卻因一票之差沒能通過。針對董監事會難產,鄭麗君強調是高門檻制度使然。

節目主持人周玉蔻問:「有十位是一票之差,所以我覺得,你覺得中間有政治性杯葛嗎?」鄭麗君認為:「很多是因為制度使然,它原來的制度就是一個鳥籠審查委員會,是四分之三門檻,這裡面制度的因素占很大因素,他們國民黨的人會說以前我們做公視的時候,你們民進黨人也在那裡搞啊,也在那裡杯葛啊,所以我覺得這個制度或許未來要做一個檢討。」

鄭麗君也呼籲,現行制度期待由政黨遴選社會公正人士,回歸「公共性」,而非以政黨做考量。依規定,公視董事會至少要選出17位董事、3位監事,目前只有7位董事通過,後續須由行政院重新提名再交由委員會重新審查。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