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發美國情報單位監聽醜聞 史諾頓出書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讓美國情報單位監聽作業曝光、2016年才暴露身分的愛德華史諾頓,透過視訊在德國舉辦新書發表會,這次他還把美國中央情報局、國家安全局等單位,在全球蒐集情報的手法完全揭露。美國司法部因此在維吉尼亞州地方法院,以史諾頓違反情報單位保密協定,提出民事訴訟。
史諾頓在2006年首先加入中情局CIA,成為全球通訊部門的電腦專家,2009年成為戴爾電腦公司員工,因此有機會先後在國安局以及中情局駐點,接觸有關情報蒐集工作的第一手訊息。
2013年5月,史諾頓在拷貝大量極機密資料後逃亡到香港,並逐步將資料公開,引發軒然大波。美國司法部在事發一個月後,以間諜罪和竊取政府財產罪提出告發,國務院並取消他的護照。但俄羅斯決定收容史諾頓,給他延期居留以避免美國政府的通緝。
這次史諾頓出版個人回憶錄,以《永久記錄》為書名,詳細揭露之前已經公開、美國情報單位監聽作業的詳細情形。美國政府因此以違反保密協定為由,對他提起民事訴訟。但史諾頓在17號透過視訊的新書發表會上指出,沒有保密協定這種事。
「這有些誤會,有人說我違反誓言,也就是違反保密宣誓,但我根本沒有宣誓保密,沒這回事。」史諾頓說。
史諾頓除了主張對美國情報單位沒有保密義務,更強調個人言論自由遠比國家安全重要。
史諾頓表示,「你宣誓保密的同時也要遵守憲法,你奉命保護的秘密是政府違反憲法,還侵犯全球的人權。」
美國司法部則表示,史諾頓在受雇於中情局、以及為電腦公司在國安局等單位駐點期間,確實和相關情報單位簽署保密協定。而史諾頓在出書之前,沒有按照標準程序提出書稿供相關單位檢討評估。受理訴訟的維吉尼亞東區地檢署則指出,情報資訊是用來保護國家安全,不應成為私人牟利的工具,而提起民事訴訟,是要確定書籍販售所得不會流入史諾頓手中。
(圖/美聯社)
史諾頓在2006年首先加入中情局CIA,成為全球通訊部門的電腦專家,2009年成為戴爾電腦公司員工,因此有機會先後在國安局以及中情局駐點,接觸有關情報蒐集工作的第一手訊息。
2013年5月,史諾頓在拷貝大量極機密資料後逃亡到香港,並逐步將資料公開,引發軒然大波。美國司法部在事發一個月後,以間諜罪和竊取政府財產罪提出告發,國務院並取消他的護照。但俄羅斯決定收容史諾頓,給他延期居留以避免美國政府的通緝。
這次史諾頓出版個人回憶錄,以《永久記錄》為書名,詳細揭露之前已經公開、美國情報單位監聽作業的詳細情形。美國政府因此以違反保密協定為由,對他提起民事訴訟。但史諾頓在17號透過視訊的新書發表會上指出,沒有保密協定這種事。
「這有些誤會,有人說我違反誓言,也就是違反保密宣誓,但我根本沒有宣誓保密,沒這回事。」史諾頓說。
史諾頓除了主張對美國情報單位沒有保密義務,更強調個人言論自由遠比國家安全重要。
史諾頓表示,「你宣誓保密的同時也要遵守憲法,你奉命保護的秘密是政府違反憲法,還侵犯全球的人權。」
美國司法部則表示,史諾頓在受雇於中情局、以及為電腦公司在國安局等單位駐點期間,確實和相關情報單位簽署保密協定。而史諾頓在出書之前,沒有按照標準程序提出書稿供相關單位檢討評估。受理訴訟的維吉尼亞東區地檢署則指出,情報資訊是用來保護國家安全,不應成為私人牟利的工具,而提起民事訴訟,是要確定書籍販售所得不會流入史諾頓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