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質疑數位身分證程序瑕疵 規畫未定已先發包
曹晏郡 陳信隆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明年10月起全面換發新式數位身份證。但台權會等民間團體認為,隱私的問題還沒解決,內政部已經先招標廠商,有程序瑕疵,因此向監察院遞交陳情書。
從明年10月開始,內政部預計要陸續換發新版的數位身分證,來取代現行的紙本身分證。但台權會指出,按照內政部時程,應該是9月底、10月初要公布規畫案成果,結果6月就已經將數位身分證的印製案發包出去,沒有和社會討論的空間。
台灣人權促進會專案經理何明諠指出,「那是一個33億的案子,攸關全民權益的事情的一個政策,我們希望他(內政部)至少應該要召開譬如說聽證會,或再退而求其次、公聽會,至少應該是非常需要的,但是現在,內政部在最近這半年來,基本上完全沒有做過這樣的動作。」

除了和社會討論的空間不足之外,還有學者指出,台灣雖然有個資法和戶籍法,但相關規範,還是有許多模糊地帶,比方說戶籍法沒有明確條文限制身分證在公、私領域的使用範圍和條件。
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庭瑞表示,「肉眼不可檢視而且可以覆寫的方式,記載個人資料在晶片上,就開啟了暗地給人做記號的功能,鋪展了之後大規模監視活動的一個途徑。」民間司改會執行委員林煜騰也指出,「身分識別資訊全部都集中處理,這個卡片到最後,就會像是特洛伊的木馬一樣,為人民的資訊自主權、甚至是國家安全,都會帶來不可預測的災難。」
台權會呼籲內政部,要盡快公開規畫報告、完善民主參與程序。同時也決定向監察院陳情,訴請監委調查行政機關,在推動數位身分證時是否有程序瑕疵,如果有違失,就必須廢棄具有程序瑕疵的相關決議和招標案。截至中午截稿時間,內政部尚未做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