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種漁獲銳減 新竹區漁會推廣海洋保育

新竹區漁會在新竹漁港舉辦活動規劃漁業文化體驗,邀請民眾學習漁民捕魚的基礎技能,同時透過活動宣導海洋保育。

不論岸邊繩索穩固船柱上的打繩索方法、還是漁民們專業魚鈎綁法,現場體驗的民眾對每樣東西都感到相當新奇。新竹區漁會總幹事表示,過去鰺魚是新竹沿海常見的魚類,當時盛產導致價格低迷,為促銷開始舉辦推廣活動;另一方面,近幾年海洋生態遭到破壞,漁量大減,因此也藉活動宣導海洋保育的重要。

新竹區漁會總幹事童錦杰說明,「早期我們主辦鰺魚節的時候,有時候每天的漁獲量是數以噸計,現在我想這一些鰺魚科類的魚也沒那麼多了,可能幾簍就很多了,所以它差距是差好幾十倍的。透過這個活動,要喚起民眾對資源保育盡一份心力。」

漁民們無奈表示,除了海洋環境遭破壞,氣候季節異常也是造成漁獲量大減的主要原因。

漁民認為,「汙染也有關係,主要這個工廠的廢水什麼排下去,一定有關係的。」另一漁民說,「像以前的話就是季節比較正常,現在季節會比較不正常,有時候會拖晚一點這樣子。那你的魚產的季節、產卵的季節就不一樣了。」

在過度捕撈以外,捕撈速度過快導致許多小魚來不及長大就被捕走,都形成惡性循環。再加上海洋生態遭到破壞,加速海洋資源匱乏,漁會希望藉由活動提醒民眾和漁民資源保育的重要性。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