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飛龍團繡製龍皮 盼列國家級重要古物

王威雄 / 雲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北港歷史最久百年舞龍藝陣飛龍團,現在有大龍旗與繡製龍皮,都被登錄為縣定古物,雲林文化處已經向文化部提報,希望將鏽製龍皮列為國家級重要古物。

刺繡中心人員慢慢將龍皮展開,這件北港飛龍團的繡製龍皮,全長將近21公尺,而且全件是以手工平繡製作,布身是絲綢材質,龍鱗亮片則用玻璃鏡片,表演時能因光線折射閃閃發亮,看得出當時耗時又耗工打造,也是目前台灣所見唯一留存鏽製龍皮。

北港文史工作者 吳登興說:「龍皮以前是裡面有竹框架,這就是披在上面,正常龍皮都是用畫的,但這龍皮用鏽的,整件都用鏽的,非常特別也非常稀有。」

雲林縣議員 蔡岳儒表示,「鏽製龍皮還有之前有大龍旗,這都是非常珍貴而且在台灣的藝陣裡面,非常特別的相關古物。」

找出歷史照片,鏽製龍皮最早被記錄在1937年,距離現在約82年前,從舊照片中發現,當時在北港有廟會活動,都能看見飛龍團舞龍演出,可見當時在北港迎媽祖遶境隊伍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鏽製龍皮在民國103年,被雲縣府列為縣定古物,現在希望能夠得到更周全保護。

雲林縣文化處長 陳璧君說:「希望說我們可以把雲林縣非常具有宗教陣頭代表性的飛龍團鏽製龍皮,可以提升為是國家的重要古物保存,未來我們也會持續透過科學方式去修復它。」

文化處長陳璧君就說,龍皮表面龍鱗繡線材質是蠶絲,但歷經多年陣頭使用和反覆捲收,許多繡面都有磨損,希望提報文化部審查,將鏽製龍皮列為國家古物,未來有機會修復後,再策展規劃給民眾參觀欣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