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響應423世界閱讀日 台北府城千人走讀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響應423世界閱讀日,民間團體下午舉辦台北府城千人走讀活動,規劃大小南門、北門、城中等9條路線,由文史專家帶領群眾,以漫步的方式閱讀台北城。

千位民眾跟隨文史專家的腳步,從台北市立大學出發,兵分9路重新認識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台北府城。

為何台北城的五座城門,如今只剩四座?怎麼光是南門就又占了兩座?市民時常穿梭於台北城,卻對眼前城樓感到陌生。

導覽員 林志峰說明,「南門為什麼要兩個門,是因為當時出資蓋這個門的金主,是板橋林本源家族,(才)能另闢一條比較遠離艋舺聚落的通道。」

台北城為清朝官員所建,但位於延平南路和愛國西路的小南門,是1879年板橋林家為了避開艋舺的漳泉紛擾而出資捐建,是台北城最後完工的城門,也是五座當中唯一的廊柱式城樓,但1966年閩南式屋頂被國民政府改造成華北式建築。

「你覺得台北城,讓你覺得很迷人地方在哪?」面對記者詢問,一位民眾表示,「在它不只是這個建築,因為建築包含很多,比如說歷史軌跡,或是當時氛圍為什麼會建造,這樣子的城牆意義。」

也有民眾提到,「這次好難搶(活動)名額喔。」

為響應423世界閱讀日,民間團體下午舉辦台北府城千人走讀,規劃大小南門、北門、東門、城中等9條路線,主辦方表示,活動開放報名的15分鐘內就額滿。台北城見證台灣近代史政權更迭,推疊著說不完的在地故事,群眾以雙腳漫步,在午後靜靜閱讀台北城歷史。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