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都更牛步 屋齡逾30年宅近60萬戶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這次台北市長安東路一棟屋齡36年、樓高12層的大樓,因為強震向右傾斜靠在隔壁大樓,經過北市建管處勘驗,判定無立即拆除或補強必要,不過土木技師建議,還是應該做「扶正」補強修繕,以免更歪影響結構。
台北市土木技師工會理事長 洪啟德說,「現在(一樓)的棟距大概15(公分)啊。」
土木結構技師,拿著皮尺量測棟距,強調台北市長安東路2段77號這棟大樓,從外觀看,7樓以上已傾斜,靠在隔壁81號大樓。
洪啟德表示,「這棟建築物呢是往這邊靠,現在目前是因為有它(81號大樓)依托著,所以目前應該是沒有安全顧慮啦。」
從隔壁棟81號大樓觀察,發現只有7樓以下才有棟距,不過距離不到30公分,北市建管處現場勘驗,強調大樓傾斜角度不大,沒有結構安全疑慮。不過老屋發展協會認為,應該立刻扶正補強,畢竟屋齡已超過30年,如果再發生餘震,難保不會加大建物傾斜度,恐危及周邊大樓。
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理事長 胡偉良指出,「將來我們可以預估它的傾斜度會愈來愈大,中長期來講它是有危險,(梁)柱的本身的強度不夠的話,是有很大的危險。」
根據北市建管處調查,目前仍列管建物,從921地震到331地震,需要立即拆除建物,已全數改善,不過需修繕補強,市府開出黃單,仍有54件列管中,其中921到現在還有42件仍未補強,331地震後仍有12件,而其中,北投區最多共13件,其次是中正區有3件。
北市府建管處副總工程師 洪德豪表示,「不管是拆除重建或是要做補強,都要經過全體住戶的合意,意見整合這是一個問題,但這個部份公權力的確無法去介入啦。」
「危老」條例,2017年上路至今,針對老屋都更補助,但從北市都更處統計數據來看,每年平均核准實施都更案只有26件,安置都更現住戶約千戶,以此速度,老宅全面都更,恐怕要等上600年。如果強震再來,恐怕老宅安全結構問題,將再次浮上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