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治抗憂鬱「中樞神經系統藥品」 缺藥比例高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食藥署公布近三年國內缺藥類別,以治療抗憂鬱藥物的「中樞神經系統藥品」,缺藥比例最高,其次是抗感染及荷爾蒙藥品。外界質疑,缺藥原因是健保砍藥價,不過食藥署澄清,主要是藥廠生產排程及原料短缺問題,目前已經列出「必要藥品清單」救命藥,近三百項,加強管控市場供需。

因為不堪健保砍藥價,憂鬱症常用藥品百憂解,從這個月1號起停止供貨,全面退出台灣市場,約有1.5萬名患者受到影響;而根據衛福部食藥署最新統計,近三年來國內藥廠及醫院通報缺藥的藥品類別,就是以這類中樞神經系統藥品為最大宗。

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 潘香櫻說明,「藥廠的生產排程所占的因素比較多,大概41%,接著是,可能是原料藥的部分,占比大概有17%。」

雖然外界不斷抨擊國內缺藥原因是健保砍價,不過食藥署澄清,主要是藥廠生產排程及原料短缺問題,只不過缺藥廠商中大多是原廠藥,占6成1;而除了中樞神經系統藥品之外,其他還包括抗感染的抗生素,以及荷爾蒙等藥品,通通面臨缺貨危機。醫改團體建議政府,國產學名藥已發展成熟,健保應擇優給付,把錢花在刀口上。

1555502880l.jpg

醫改會發言人 朱顯光表示,「過去有發現說後來查廠或中間出包的,我們就把它記點,甚至從健保給付品項取消,我覺得這殺手鐧出來以後,才能夠淘汰比較劣質的不好的藥廠。」

食藥署強調,目前已制定必要藥品清單,也就是所謂的救命藥,共有294項,包含抗生素、抗癲癇藥品等,後續會加強管控市場供需,並尋求替代藥品,以確保民眾用藥權益。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