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中研院古文物珍貴 訂製隔震櫃保護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中研院的歷史文物館,保存了不少古早文物,不過保存很不簡單,加上台灣時常地震,中研院特別訂製了防止地震的櫃子,通過國家檢驗,讓古早文物好好保存。

強力搖晃,模擬九二一大地震,不過文物並沒有受到影響,由中研院委託廠商特別研發訂做的隔震櫃,通過國家地震中心檢驗,現在歷史文物陳列館超過五成的典藏品,都靠它保護。

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館長 黃銘崇說:「美國或日本的(隔震櫃)都是天價,不是我們我們能夠付得起的。所以後來因為921的關係,有點像是一個警鐘吧,就是早上起來然後趕快去看,看這個文物陳列館就發現說,那個庫房裡面的大同鐵櫃移動滿遠的距離這樣子,所以大家都嚇壞了,所以後來就加速做隔震櫃。」

成功的隔震櫃,也吸引許多其他國家博物館的注意,紛紛向廠商訂購,由於文物陳列館的典藏品,以歷史考古為主,大多是距離現在兩三千年,商周時期的出土文物,更有許多國寶。

黃銘崇表示,「其實我們商代到西周到東周都有很不錯的典藏,這些都是倖存的東西,像這個牛鼎、鹿鼎它們都是從1004號大墓裡面出來的。」

珍貴文物的保存不容易,文物陳列館不只有恆溫恆溼專室,館區也都以玻璃金屬為主,避免有機物質,1994年更成立了文物維護實驗室,像是甲骨的數量有兩萬多件,修護是一門學問。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修護師 劉致慧表示,「我們所使用的接著劑像b72,或者是其他類的黏著劑,它其實都是要溶在有機溶劑裡面的。所以像我們修復的過程中其實非常貼近文物,防毒面罩去維護修護人員的健康。」

修護甲骨必須要仔細擦拭上方的裂紋,工法非常的細,一碰就會碎裂,另外像是青銅器有時候必須拍X光片,來檢視修護位置。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修護師 王品方說:「修護師是文物的醫生,其實滿像的。然後不只是這樣,因為我們清完之後就是要避免它再繼續鏽,所以我們也要注意它接下來的庫房的環境,像是溫濕度都要控制這樣。」

目前中研院史語所的文物修護師僅兩位,專門的甲骨與青銅器修護都要在職進修學習,專業人才需要培養,現在史語所希望透過一次次的展覽,分享研究成果,也能夠讓大家更對考古和歷史更有興趣,傳承下去。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