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攜手中研院 深入調查農村現況

林靜梅 彭耀祖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進一步深入了解農村現況,農委會與中研院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書」,將從產業、社會、文化等面向切入,投一年七千萬、共五年的研究計畫。

一般人眼中的農漁村,是人口老化與青壯年外流,不過在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的團隊,卻看到更多珍貴文化的資產。

唱著「魚苗歌」的人,是今年81歲的老漁民林明山,過去買賣魚苗時,以歌代言的古早方式,現在已經罕見,透過研究者的紀錄,在老漁民凋零之前,得以把傳統歌謠保存下來。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長許雪姬表示,「為什麼要這樣數魚栽(苗),是賣的人跟買的人,需要透過這中間人來確定,魚栽(苗)到底有多少,因為那個魚栽(苗)還是蠻貴的。」

而名冠全台的池上米,多數人只知道好吃,但透過中研究社會所的深入研究,可知這個以地理標章作為品牌的稻米生產,當地農民透過緊密的組織,把米轉化成公共財,價格好大家一起賺錢,價格不好有基金平穩,展現農村活力。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長謝國雄表示,「他們透過這種方式所賺到的錢,其實不是像一般的追求最大的利益,而是把這個透過池上米所獲得的收入變成一個公共財。」

為了了解台灣農村的現狀,需要更多類似深入的調查,農委會決定與中研院,共同簽署「台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合作協議書」,推動五年計畫,每年由農委會投注七千萬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