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更多雙城論壇? 學者:兩岸交流去中央化
郭采彥 吳嘉堡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雙城論壇從2010年舉辦以來,今年邁入第九屆。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急凍,讓雙城論壇無論是出席代表層級,或致詞內容,都被放大檢視,尤其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兩岸一家親」,就引起政壇兩岸議題爭論。學者認為,雙城政治效應具指標性,影響層面更觸及中國對台統戰的意涵。
台北市長 柯文哲(106.7.2)提到,「如果大家都能以人民的福祉為目標,秉持兩岸一家親的信念、加強兩岸交流合作。」
一句「兩岸一家親」,從2015年開始談,卻在2017年發酵,這一次的論壇,台北市長柯文哲還在四個互相的基礎上,多加了一個互相諒解,名為雙城論壇的城市交流,讓兩岸政府繃緊神經,甚至傳出2016年,柯文哲的講稿,要送到國安會報備。
台北市長 柯文哲認為,「本來就不用送國安會,不過這次陸委會有事先跟我講,他說這個是城市交流,所以不用看、不用看,我說好不用看最好。」
雙城論壇,是前市長郝龍斌時代促成,一年台北一年上海輪流舉辦,配合對方代表層級,派市長或是副市長出席,而雙方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從文化、旅遊、環保、教育等民生面向,涵蓋廣泛。其中最重要的是,促成虹橋到松山的班機直飛,柯文哲上任後,2016年上海方派統戰部長沙海林來台,打破兩市交流,都是市府官員的先例,引發統戰臆測。今年,雙城論壇延到選舉後舉辦,上海派出副市長層級的周波,顯示中國的重視。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 翁明賢認為,「某種程度,雙城論壇帶有一種指標性作用,而且會擴散到其他城市,譬如說台中或是高雄,或是新北;所以在這種狀況底下,雙城論壇談什麼東西不重要,因為那些東西隨時都可以談的。因為那些東西基本上,都是平常他們已經有在進行交流的一個事宜,所以我覺得雙城論壇的一個政治效應,或是說中國對台的戰略,統戰工具的運用是很重要的意涵。」
學者認為,雙城論壇只談地方議題,可能會帶來三種效果,去中央化、去主權化以及去政治化的。而中國對台灣,從地方包圍中央的結果,將對台灣發展造成衝擊,對民進黨政府而言,帶來的壓力不容小覷。
台北市長 柯文哲(106.7.2)提到,「如果大家都能以人民的福祉為目標,秉持兩岸一家親的信念、加強兩岸交流合作。」
一句「兩岸一家親」,從2015年開始談,卻在2017年發酵,這一次的論壇,台北市長柯文哲還在四個互相的基礎上,多加了一個互相諒解,名為雙城論壇的城市交流,讓兩岸政府繃緊神經,甚至傳出2016年,柯文哲的講稿,要送到國安會報備。
台北市長 柯文哲認為,「本來就不用送國安會,不過這次陸委會有事先跟我講,他說這個是城市交流,所以不用看、不用看,我說好不用看最好。」
雙城論壇,是前市長郝龍斌時代促成,一年台北一年上海輪流舉辦,配合對方代表層級,派市長或是副市長出席,而雙方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從文化、旅遊、環保、教育等民生面向,涵蓋廣泛。其中最重要的是,促成虹橋到松山的班機直飛,柯文哲上任後,2016年上海方派統戰部長沙海林來台,打破兩市交流,都是市府官員的先例,引發統戰臆測。今年,雙城論壇延到選舉後舉辦,上海派出副市長層級的周波,顯示中國的重視。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 翁明賢認為,「某種程度,雙城論壇帶有一種指標性作用,而且會擴散到其他城市,譬如說台中或是高雄,或是新北;所以在這種狀況底下,雙城論壇談什麼東西不重要,因為那些東西隨時都可以談的。因為那些東西基本上,都是平常他們已經有在進行交流的一個事宜,所以我覺得雙城論壇的一個政治效應,或是說中國對台的戰略,統戰工具的運用是很重要的意涵。」
學者認為,雙城論壇只談地方議題,可能會帶來三種效果,去中央化、去主權化以及去政治化的。而中國對台灣,從地方包圍中央的結果,將對台灣發展造成衝擊,對民進黨政府而言,帶來的壓力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