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科學研究新利器 全頭型磁圖造影

徐家仁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想要檢查人的大腦,英國正在研發一種頭盔型掃描器。人類的大腦內有數量非常多的神經細胞在運作,由於方式類似電流,因此運作中的人腦,也和各種電器一樣,會產生電磁場。而全頭型腦磁圖造影MEG,就是把偵測器套在距離頭部2到3公分的距離,測量人腦周圍的磁場。

不過,這些偵測器是由超導體組成,因此必須在機器中,以攝氏零下270度的超低溫保存。這也造成掃描器體積龐大、重量過重的困擾。經過科學家的努力,目前不必超低溫保存、而且重量輕很多的掃瞄器,已經完成雛型的研發。和現有的MEG相比,它有兩大優勢。

神經造影中心MEG科主任巴恩斯解釋,「首先是偵測器可以緊貼著頭皮,可以適應每一個受測者的頭型,能更靈敏地偵測人腦的電磁場。其次就是能在受測者趴趴走時進行測量。」

科學家認為,人們在活動的狀態下,大腦的思考等等,和靜止狀態下並不相同。還有,如果要測量的是年紀很小、又很調皮的幼兒,新型的偵測裝置幫助很大。

巴恩斯說:「(神經)的活動點會在腦部跑來跑去,新型儀器可以追蹤這些活動點,從腦部後方到側面又回到後面,這是這種新科技讓人興奮的所在。」

科學家指出,2到8歲的兒童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大腦的運作狀況如何,一直都是研究人員很有興趣的主題。另外,一些與腦部有關的疾病,例如巴金森氏症,醫師要更深入的了解,也需要藉助MEG的技術。

只是,一套完整的儀器,需要80個偵測單元,每個單元的成本約5000到一萬英鎊,整套機器的成本折合新台幣1600多萬到3300萬元。如果未來有機會順利推廣,讓成本大幅下降,勢必可以造福更多的腦部疾病患者,也讓腦神經科學的研究能向前邁進一大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