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 外媒:業者認為最終兩敗俱傷
徐家仁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美國和中國的貿易大戰,雙方沒有鬆手的跡象。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認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赤字來源,川普政府啟動高關稅政策的做法不難理解。不過美聯社與路透社實地探訪發現,業者多半認為貿易戰最終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北京的水產批發市場裡,大中盤商們忙著比貨色比價錢,就像多年來每一個交易日一樣。但自從美中兩國先後對對方啟動高關稅措施,日子就不太一樣了,水產盤商說,以前美國龍蝦多,因為價格便宜,但是現在很少了。
中國針對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課徵報復性的高關稅,對消費市場的版圖產生立即而明顯的衝擊。當然影響到的不只是水產品,美國出口大宗的黃豆,產地農民的感受同樣明顯,「如果關稅高到讓中國斷絕進口(黃豆),我知道黃豆公會正試圖到其他國家找買主,因為我們的黃豆是要賣到全世界的,希望一些較小市場的國家可填補空缺,但這些都不能直接取代中國(市場),因為中國是個超級大的買主。」
從帳面數字來看,不難理解川普政府的邏輯。根據中國海關總署,2018的前半年,也是美中展開貿易大戰之前的6個月,中國對美出口2177.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6%;自美進口840.2億美元,增長11.8%。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有持續擴大的趨勢,也持續穩居香港以外,中國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相對的,中國則是美國貿易赤字來源,因此成為川普政府開刀的對象。
從英國廣播公司BBC整理的貿易資料可以看出,有大量貿易逆差的美國,要以高關稅來打貿易戰,手上的籌碼比中國多很多。不過BBC站在總體經濟學的角度觀察,認為川普政府搞錯了方向。BBC認為美國是典型的消費量大於產出的國家,因此會有貿易赤字。中國剛好相反,中國民眾儲蓄率高,賺的錢比花掉的多,因此會有貿易順差。
北京的水產批發市場裡,大中盤商們忙著比貨色比價錢,就像多年來每一個交易日一樣。但自從美中兩國先後對對方啟動高關稅措施,日子就不太一樣了,水產盤商說,以前美國龍蝦多,因為價格便宜,但是現在很少了。
中國針對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課徵報復性的高關稅,對消費市場的版圖產生立即而明顯的衝擊。當然影響到的不只是水產品,美國出口大宗的黃豆,產地農民的感受同樣明顯,「如果關稅高到讓中國斷絕進口(黃豆),我知道黃豆公會正試圖到其他國家找買主,因為我們的黃豆是要賣到全世界的,希望一些較小市場的國家可填補空缺,但這些都不能直接取代中國(市場),因為中國是個超級大的買主。」
從帳面數字來看,不難理解川普政府的邏輯。根據中國海關總署,2018的前半年,也是美中展開貿易大戰之前的6個月,中國對美出口2177.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6%;自美進口840.2億美元,增長11.8%。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有持續擴大的趨勢,也持續穩居香港以外,中國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相對的,中國則是美國貿易赤字來源,因此成為川普政府開刀的對象。
從英國廣播公司BBC整理的貿易資料可以看出,有大量貿易逆差的美國,要以高關稅來打貿易戰,手上的籌碼比中國多很多。不過BBC站在總體經濟學的角度觀察,認為川普政府搞錯了方向。BBC認為美國是典型的消費量大於產出的國家,因此會有貿易赤字。中國剛好相反,中國民眾儲蓄率高,賺的錢比花掉的多,因此會有貿易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