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漫畫家鄭問250件真跡展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漫畫家鄭問去年猝逝,目前他的特展,正在台北故宮展出。現場有超過250件真跡,這可是故宮史上頭一遭展出漫畫家的作品;早安走透透訪問了曾擔任鄭問助手、也是漫畫家的鍾孟舜老師,帶您深入了解鄭問的藝術成就。
觀眾朋友早安,今天公視早安走透透來到的是故宮,不過並不是為了豐富的文物而來;我們今天要來看"漫畫"。提到台灣漫畫界,有個不得不提的名字,他是鄭問。不過大師在去年過世了,而現在在故宮呢到九月底就有展覽來紀念他,帶您來看一看。
2018鄭問故宮大展策展人鍾孟舜介紹,「他開創了幾個東西,他是第一個結合毫雕的鄭問老師是用放大鏡在畫圖,這個如果有辦法近拍的話,你可以看到這個人頭就跟我們拇指一樣大,可是如果你仔細看,他鼻翼底下是有反光的,牙齒是一顆一顆畫的。你看這邊又有鄭問老師很大的特色,你看這個又是倒三角形,他很喜歡用倒三角,他這個虛擬的功力這時候已經爐火純青了喔!因為他都不看資料畫,你看這個袖子風灌進去,風在裡面的感覺都有。」鍾孟舜強調,鄭問很喜歡藏符號在圖裡面,以及構圖中有他自己發明的盔甲,呈現寫實跟抽象的結合,在15天要畫80頁的壓力下,可見鄭問的創作慾望非常強烈。
參展美術班學生認為,「水墨又可以到另外一個境界了,老師畫一個很小的那個,看了都覺得,
觀眾朋友早安,今天公視早安走透透來到的是故宮,不過並不是為了豐富的文物而來;我們今天要來看"漫畫"。提到台灣漫畫界,有個不得不提的名字,他是鄭問。不過大師在去年過世了,而現在在故宮呢到九月底就有展覽來紀念他,帶您來看一看。
2018鄭問故宮大展策展人鍾孟舜介紹,「他開創了幾個東西,他是第一個結合毫雕的鄭問老師是用放大鏡在畫圖,這個如果有辦法近拍的話,你可以看到這個人頭就跟我們拇指一樣大,可是如果你仔細看,他鼻翼底下是有反光的,牙齒是一顆一顆畫的。你看這邊又有鄭問老師很大的特色,你看這個又是倒三角形,他很喜歡用倒三角,他這個虛擬的功力這時候已經爐火純青了喔!因為他都不看資料畫,你看這個袖子風灌進去,風在裡面的感覺都有。」鍾孟舜強調,鄭問很喜歡藏符號在圖裡面,以及構圖中有他自己發明的盔甲,呈現寫實跟抽象的結合,在15天要畫80頁的壓力下,可見鄭問的創作慾望非常強烈。
參展美術班學生認為,「水墨又可以到另外一個境界了,老師畫一個很小的那個,看了都覺得,
已經太厲害了。」
參展民眾張女士認爲現在才認識鄭問覺得遺憾,「大概小時候的教育觀念不太正確,就是覺得那個是不乖的孩子才看的書,是比較粗俗的書,對不起那時候的受的教育是這樣,現在才知道它裡面有那麼多的藝術、美術,真得太美了,所以現在才認識他我是覺得有點遺憾,有這個展覽我覺得好棒喔。」
記者詢問透過鄭問故宮展期待可以跟民眾傳達什麼?鍾孟舜表示,「我覺得讓民眾自己感受到什麼東西,你可以看到民眾一些迴響,很多人看到掉眼淚,是真的,台灣明明有這樣的人才,如果埋沒掉真的是太可惜了,為什麼我一直希望鄭問老師能夠進入故宮。」
百聞不如一見,公視「藝術很有事」節目也做了專題,向鄭問老師致敬,現在就讓我們透過新聞專題,一起來回顧鄭問大師的一生。
參展民眾張女士認爲現在才認識鄭問覺得遺憾,「大概小時候的教育觀念不太正確,就是覺得那個是不乖的孩子才看的書,是比較粗俗的書,對不起那時候的受的教育是這樣,現在才知道它裡面有那麼多的藝術、美術,真得太美了,所以現在才認識他我是覺得有點遺憾,有這個展覽我覺得好棒喔。」
記者詢問透過鄭問故宮展期待可以跟民眾傳達什麼?鍾孟舜表示,「我覺得讓民眾自己感受到什麼東西,你可以看到民眾一些迴響,很多人看到掉眼淚,是真的,台灣明明有這樣的人才,如果埋沒掉真的是太可惜了,為什麼我一直希望鄭問老師能夠進入故宮。」
百聞不如一見,公視「藝術很有事」節目也做了專題,向鄭問老師致敬,現在就讓我們透過新聞專題,一起來回顧鄭問大師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