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屹立不倒 科學家解密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而在1987年就列為世界遺產的義大利比薩斜塔,儘管塔身傾斜五度,從700多年前到現在,歷經多次地震,一直屹立不搖,成為舉世矚目的建築奇蹟。其中由義大利、英國以及中國專家組成的團隊,花了五年的時間研究,發現比薩斜而不倒的原因,可能跟土壤有關。
來到義大利知名地標比薩斜塔前,遊客們絞盡腦汁擺出各式各樣的姿勢,要留下一張撐住比薩斜塔的有趣照片。有受訪的捷克遊客說,「我們很喜歡它,也拍了用雙手扶它的照片,跟大部分觀光客一樣。」
58公尺高的比薩斜塔是比薩大教堂的鐘樓,在1173年興建,原本設計是垂直,沒想到施工後不久,就向一邊傾斜,造成工程一度中斷近兩百年,最後建築師認為斜塔不會有倒塌的風險,才繼續興建並在14世紀完工,完工到現在超過645年,向南傾斜約5度的比薩斜塔,還是屹立不搖,引發各界好奇。也從1911年開始,就有全球各地的工程學家跟科學家,針對斜塔不會倒的原因,進行系統性的研究。
比薩大學工程學專家斯奎利亞指出,「最近針對比薩斜塔的研究,是根據斜塔的監控系統來進行動態測量分析,這有助我們更加了解比薩斜塔在地震時的反應。」
比薩雖然不是地震頻繁的區域,但從13世紀以來,也發生過四次重大地震。根據義大利、英國以及中國五個大學團隊,歷時五年的最新研究,認為是比薩斜塔的傾斜角度,配合當地的土壤特質,才得以在多次強震中屹立不搖。科學家研判比薩斜塔會傾斜的原因,是因為地基下方,是由軟質粉土的沉澱物,跟更軟的粘土交錯形成,加上地下約1公尺深的地方就是地下水層,因此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並且下沉,才造成鐘樓傾斜。也因此不會在地震時產生共振,減少了倒塌的危險。
比薩斜塔維修組織技術主任塞拉說明,「塔樓從興建之初就開始傾斜因為地基土的特質。比薩的地基土是鬆軟,但塔樓結構很重,達到1萬4千5百公噸,因此就沉入地下,造成土壤壓縮並因此導致傾斜。」
研究人員表示,現在的研究只是第一階段,未來研究還要從目前進展到的地下一百公尺,再繼續往下探勘到地下五百公尺。找出比較堅硬的底土層進行研究比對。另一項研究,則是要沿著斜塔的軸線,放置更多數量的儀器,以便深入了解斜塔遇上嚴重地震活動時的運動和變形狀況。
來到義大利知名地標比薩斜塔前,遊客們絞盡腦汁擺出各式各樣的姿勢,要留下一張撐住比薩斜塔的有趣照片。有受訪的捷克遊客說,「我們很喜歡它,也拍了用雙手扶它的照片,跟大部分觀光客一樣。」
58公尺高的比薩斜塔是比薩大教堂的鐘樓,在1173年興建,原本設計是垂直,沒想到施工後不久,就向一邊傾斜,造成工程一度中斷近兩百年,最後建築師認為斜塔不會有倒塌的風險,才繼續興建並在14世紀完工,完工到現在超過645年,向南傾斜約5度的比薩斜塔,還是屹立不搖,引發各界好奇。也從1911年開始,就有全球各地的工程學家跟科學家,針對斜塔不會倒的原因,進行系統性的研究。
比薩大學工程學專家斯奎利亞指出,「最近針對比薩斜塔的研究,是根據斜塔的監控系統來進行動態測量分析,這有助我們更加了解比薩斜塔在地震時的反應。」
比薩雖然不是地震頻繁的區域,但從13世紀以來,也發生過四次重大地震。根據義大利、英國以及中國五個大學團隊,歷時五年的最新研究,認為是比薩斜塔的傾斜角度,配合當地的土壤特質,才得以在多次強震中屹立不搖。科學家研判比薩斜塔會傾斜的原因,是因為地基下方,是由軟質粉土的沉澱物,跟更軟的粘土交錯形成,加上地下約1公尺深的地方就是地下水層,因此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並且下沉,才造成鐘樓傾斜。也因此不會在地震時產生共振,減少了倒塌的危險。
比薩斜塔維修組織技術主任塞拉說明,「塔樓從興建之初就開始傾斜因為地基土的特質。比薩的地基土是鬆軟,但塔樓結構很重,達到1萬4千5百公噸,因此就沉入地下,造成土壤壓縮並因此導致傾斜。」
研究人員表示,現在的研究只是第一階段,未來研究還要從目前進展到的地下一百公尺,再繼續往下探勘到地下五百公尺。找出比較堅硬的底土層進行研究比對。另一項研究,則是要沿著斜塔的軸線,放置更多數量的儀器,以便深入了解斜塔遇上嚴重地震活動時的運動和變形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