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府稽查含塑膠微粒清潔品
黃怡菁 郭俊麟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環保署規定從今天開始,不得再賣有塑膠微粒的洗面乳等六大清潔用品。但有民眾質疑,現在改寫說「可以溶去」或「植物性」的成分,環保局並沒有帶回去檢驗,怎麼就能認定這就沒有塑膠微粒?
為了降低塑膠微粒進到海洋,衝擊生態,環保署規定七月一日起,不得再販售含塑膠微粒的洗髮、洗臉卸妝、磨砂膏等六大類清潔用品,違者可處一千二到六千元罰鍰。
新制上路第一天,北市環保局前往大賣場抽查,含塑膠微粒的清潔用品,是否還在架上?隨機挑選六類清潔用品,確認成分沒有標榜聚乙烯、聚丙烯等成分後,給業者簽名,代表稽查過關,賣場北北區公關經理張君鴻說,「其實在去年度的時候,這些商品已經沒有在我們賣場做販售,已經全部撤出做退貨,所以在今年政策一開始實施上面,我們賣場是率先做配合。」
檢視清潔用品專區,有去角質霜強調採用「天然胡桃殼顆粒」,外包裝透明,供消費者肉眼辨別;知名廠牌的洗面乳則還是強調柔珠成分,每公克有一萬顆,但標榜柔珠為「可溶性」,不過環保局並沒有特別針對宣傳柔珠成分的清潔用品稽查,民眾質疑怎能光靠成分標榜來做評斷,「我也看得懂國字,業者當然會自己宣稱,但這部分還是要公部門出來跟大家做檢驗,跟大家保證說這些產品,的確是如業者宣稱的。」
北市環保局回應,產品眾多,不可能全部帶回檢驗,環保署表示,全台一年會採樣200件產品檢驗,賣場則表示已透過第三方平台確認進貨的產品合乎規定。塑膠微粒不易分解,禁售法規上路,民眾期待政府也能嚴謹把關。
為了降低塑膠微粒進到海洋,衝擊生態,環保署規定七月一日起,不得再販售含塑膠微粒的洗髮、洗臉卸妝、磨砂膏等六大類清潔用品,違者可處一千二到六千元罰鍰。
新制上路第一天,北市環保局前往大賣場抽查,含塑膠微粒的清潔用品,是否還在架上?隨機挑選六類清潔用品,確認成分沒有標榜聚乙烯、聚丙烯等成分後,給業者簽名,代表稽查過關,賣場北北區公關經理張君鴻說,「其實在去年度的時候,這些商品已經沒有在我們賣場做販售,已經全部撤出做退貨,所以在今年政策一開始實施上面,我們賣場是率先做配合。」
檢視清潔用品專區,有去角質霜強調採用「天然胡桃殼顆粒」,外包裝透明,供消費者肉眼辨別;知名廠牌的洗面乳則還是強調柔珠成分,每公克有一萬顆,但標榜柔珠為「可溶性」,不過環保局並沒有特別針對宣傳柔珠成分的清潔用品稽查,民眾質疑怎能光靠成分標榜來做評斷,「我也看得懂國字,業者當然會自己宣稱,但這部分還是要公部門出來跟大家做檢驗,跟大家保證說這些產品,的確是如業者宣稱的。」
北市環保局回應,產品眾多,不可能全部帶回檢驗,環保署表示,全台一年會採樣200件產品檢驗,賣場則表示已透過第三方平台確認進貨的產品合乎規定。塑膠微粒不易分解,禁售法規上路,民眾期待政府也能嚴謹把關。